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各有不同。人们都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但是往往在经历挫折和克服重重困难之后才能明白成功的意义。面对天灾与人祸,相对于身体上受到的伤害,心理上的创伤更加难以抚平。如何走出人生痛苦的阴霾,重拾积极的人生信念,对于这些曾经遭受磨难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年5月11日上映的国产电影《破门》讲述了一位平凡的体育老师带领一群山区留守儿童通过艰苦的足球训练和比赛战胜对手,挑战自我历经人生成长蜕变的故事。影片很巧妙地将竞技体育和儿童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将孩子的好动天性真实展现出来,同时融入团队精神和个人特长的元素,使整部电影看起来特别真实自然而富有感染力。
从电影讲述的故事来看,这是一部关于儿童足球的电影,但是与任何专业足球赛事和体校青训营无关。影片把镜头对准了一群在贫困山区生活的孩子,通过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和拼搏精神,从零基础学起,在感受足球带来乐趣的同时,也明白了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逆境。
该片的另一个重要现实意义是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无论是上映日期还是剧情设定,都与汶川地震息息相关。十年之前的那场震天动地的大地震,让当地很多家庭变得残缺不全,经历人生最暗淡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影片的上映也激发当年饱受地震摧残的人们勇敢面对生活走出心灵创伤的信心和勇气。
电影的难得之处在于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在加入足球运动、励志精神、青春校园等元素之后,保留浓厚的四川地方特色,具有强烈的角色代入感。当然,剧情套路也基本沿用了从球队建立到比赛失败再到重张旗鼓取得胜利的传统模式,但并不是一味强调励志和成功的必然性。从足球比赛的胜负中反映出人生的顺逆境,让人有所感悟。
孩子们的淳朴和善良,足球运动的魅力,在影片体现出最纯粹的拼搏奋斗和自强不息精神,将重生的力量和勇气展现在观众面前,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
影片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以真人真事为故事原型,小小足球凸显自强不息的破门精神
该片的编剧从一则真人真事的新闻报道获取灵感,在寻访地震亲历者深入了解故事原委并搜集整理相关素材后,使整个剧本看起来非常励志和充满热血。一部儿童题材电影与十年前举世震惊的汶川地震联系在一起,通过一支处于深山里的小学足球队在震前震后的对比,突出孩子们在面对天灾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
影片的励志主题因为地震元素的加入变得沉重,但并没有刻意去呈现地震场景重现灾难揭露伤疤,而是通过小主角们在经过生死考验之后的命运转折和心理转变,表现出重新振作起来的决心。
几只破旧的足球,一个由河滩改造而成简陋足球练习场地,没有草坪只有泥泞和沙土。这里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足球训练和比赛伴随了一群孩子的成长,在磨练坚强意志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勇往直前的斗志。
球场上的埋头苦练,足球比赛中的渐入佳境,小队员们在深入接触足球比赛的同时也体会到足球运动的真正含义。足球赛场上既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遗憾,更多的是在奋力破门中赢得集体的荣誉。
不经意间,一只小小的足球上,凝聚一颗颗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心。在泪水和汗水中,凸显出自强不息的破门精神。
从体育老师到足球队小队员,多重的人物性格下体现出一种对足球的憧憬和理想
马顺洗饰演的体育老师喜哥在电影中是一个领军式人物,他放弃了在中学执教的机会,来到地处偏远山区的小学当起了体育老师。与传统意义上的强身健体不同的是,他开体育课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孩子们玩的天性塑造他们的开朗性格和建立自信与荣誉感,更多地承担起陪伴孩子们童年的责任。
面对艰苦的校园环境和毫无基础的孩子,他以超乎常人的决心和勇气一切从零开始,带领他们开垦足球场地和艰苦训练,甚至压上了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和金钱,只为孩子们感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
对孩子们而言,体育老师的到来和足球训练的开展,给他们平日里单调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有书读,有球踢,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在艰苦训练生活的千锤百炼中,孩子们变得更加团结和坚强,在一场场训练和比赛中迅速成长。
无论是体育老师喜哥还是小学校长,都对这一群孩子的成长过程尽到保护和引导的责任,就连师母都对他们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生活的一点一滴中融入了人性的光辉,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呵护更加暖心。
一个扎根农村的体育老师和一群热爱足球的留守儿童,因为足球运动将他们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荣辱与共中体会足球的苦与累、喜悦和荣誉感。每一位足球队员都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质,对足球的理解和认知不尽相同。
足球队唯一的女队员桑果,性格有点野,独具韧性。她不轻易服输,骨子里有一种反抗精神,但她酷爱足球,排除万难终于成为足球运动员。在她身上,有一种对足球运动的憧憬和理想。随着比赛的进程,改变了每一位队员的命运。
以亲情、友情和师生情的多元化视角,见证震前和震后的人生蜕变,劫难之余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得到升华
影片的前段部分,在由河滩开垦出来的简陋足球场上,喜哥带领孩子们刻苦训练,苦练战术和增强体能。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大雨滂沱,都抵挡不住小队员们在足球联赛中取得佳绩的热情。
你争我抢的激烈场面,充满欢声笑语的踢球场景,让观众看到了孩子们身上充满朝气和梦想、不放弃不气馁的闪光点。
正当孩子们因为足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改变了山区里一切,学校顷刻间变成废墟,小队员们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在这场地震灾难中,喜哥的儿子遇难,替补前锋的双腿被截肢,很多队员都受伤了,整个球队面临着残缺不全亟待重组的难题。
在灾难到来之后,除了身体上的伤痛,心理上的创伤给人的打击更大。如何在大灾之后振作起来,在失去亲人和家庭支离破碎的现实面前重拾信心,这些都摆在了历经地震磨难的师生面前。
地震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处于震中的小学也不例外。校园变成废墟之后,有的小队员永远不能再上场了,球队在震后的重组面临诸多困难。大灾之后学习和生活总要继续,球队也需要重新出发参加新一届的足球比赛,但结果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影片里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重生力量支撑下的刻苦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亲情和友情的交织中,师生之间展现出逆境中的成长蜕变,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就如同这破门精神一样让人敬佩。
电影的深层次意义:汶川精神的体现和传承,人生痛与殇下的成长蜕变,给人很大的启发
汶川精神的实质是灾区民众在大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团结,自强不息与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在灾区重建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它是民族精神和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5.12现在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不单单是一个抽象的数字符号。它铭刻了一个民族对于灾难的历史记忆,更成为民族在危机面前的团结和不屈的代名词。纵然时间流逝,当人们看到这个数字组合就会肃然起敬,体现出汶川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人生中总有逆境和顺境,在人生的低谷期更要展现出振作图强,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天灾之时的勇敢和坚强非常关键,它能够让人走出灾难造成的心理阴影。经历了心灵痛楚和生命之殇后,面对接下来的人生,更需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电影《破门》以一支四川山区小学足球队为故事原型,讲述一位山区教师带领一群热爱足球的孩子从零基础开始战胜困难,通过刻苦的比赛训练,在经历失败打击和地震灾难后,以一种大无畏的破门精神夺得亚军的故事。在展现出孩子自强不息,不畏困难精神的同时,他们的逆袭经历也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该片以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为创作背景,以真实感人的镜头展现出当年灾区民众坚韧顽强、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在抗震救灾中展现出国人的坚强和勇气。一支小小的山区小球队,在多难兴邦的现实面前,为我们谱写了笑泪之中关于振作与感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