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著,赏电影电影与小说战马赏析

北京治疗雀斑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

战马眼中的人与人性

朝阳初上,霞光万道中一片美丽的田园农庄呈现在我们眼前。动人的交响乐中,刚刚诞生的小马驹跟随着马妈妈纵横驰骋,在绿茵茵的草场上翩翩起舞。

电影《战马》开场好似一部田园风光片,带我们进入一个恬静、悠然的自然世界,似乎预示着一切都是惬意的、美好的。然而,生活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辛和困苦,有时候甚至是充满了痛苦与悲伤。

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这部作品,是根据英国作家迈克尔·莫波格所著同名儿童小说改编而成。电影除了对原著部分细节进行了改编,基本遵循了原著小说的故事情节和内容,甚至主要人物也与小说基本相同。

小说是以马作为第一人称来讲述的这个故事。主人公乔伊是个小马驹的时候就被迫与妈妈分开,被一个喜欢酗酒、爱发脾气的老男人买回家中。幸亏老男人的儿子男孩艾伯特喜欢马,艾伯特负责照料和训练小马驹,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乔伊”。乔伊跟着艾伯特不但学会了奔跑,还学会了耕地——虽然骏马并不是用来耕地的,但要维持艰难的生活就不得不付出辛勤的劳动。好在乔伊与艾伯特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俩都吃得下这个苦。耕地间隙,艾伯特都会骑着乔伊尽情奔跑,生活倒也充满了喜乐。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父亲为了还清债务,不得不背着艾伯特把已长成骏马的乔伊卖给了即将奔赴前线的英国军队,待艾伯特知道情况赶到现场时,乔伊已经成了尼克尔斯上尉的坐骑,成为了一匹战马。尼克尔斯上尉向爱马的艾伯特郑重承诺,他一定会像艾伯特一样爱护乔伊,等战斗胜利了再把马带回来还给他。

尼克尔斯上尉与乔伊一样勇敢坚毅,勇猛向前。可是不幸的是,尼克尔斯上尉在第一次带领骑兵队向德军冲锋时就壮烈牺牲了。骑兵队遭遇了德军重机枪的袭击,好多战士和战马还没有冲到敌人阵地就倒下了。乔伊和另一匹高头大马托普桑幸免于难,但都成了德军的俘虏,两匹战马开始了苦力般的悲惨生活……

因为是面向儿童的电影,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并没有像《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直接描写战争的暴力与血腥,而是通过战马所处的恶劣环境来表现战争的残酷。《战马》这部电影中虽然也有大段的战争场面,但除了战马乔伊的同袍托普桑倒毙的镜头是正面描写的死亡,其他没有任何一处直接描写士兵的死亡。导演试图同小说作者迈克尔·莫波格一样,通过战马的眼睛来表现人性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电影中虽然也表现了某些人性的丑陋与邪恶,但更多的是赞美勤劳与勇敢,宣扬善良与美好。即便是描写敌对的德军一方,影片也没有刻意去丑化德军官兵,而是充分展现他们当中的真与善,从而达到抑恶扬善的效果。

小说中有个德军老兵叫弗里德里克,他也是一个识马爱马的人,他尽力保护乔伊和托普桑两匹战马,避免让它们上前线,然而最终弗里德里克和战马托普桑还是一起死在了战场上。电影为了进一步突出视觉效果,对小说中这段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编。先是由两个年轻人留下两匹战马拉运送伤员的马车,可是两个年轻人因为逃避战争被德军作为逃兵枪毙,于是战马成了小女孩埃米莉和她爷爷的马,过了一段悠闲快乐的生活。但是再英俊的战马也摆脱不了被战争宰割的命运,两匹战马还是被德军发现,并强行征用去拉沉重的大炮。一匹又一匹骏马接连倒毙在通往前线的泥泞道路上,乔伊的好友托普桑也这样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描写战争的儿童电影和文学作品不在少数,但是通过一匹马的眼睛去让儿童了解战争,理解战争的残酷与疯狂,《战马》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能带给少年儿童的感受和思考真的很多,不仅生动刻画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更深刻描写了人与人性的诸多问题,从而让我们深深理解什么是坚强与勇敢、善良与残暴、美好与丑恶。读了这部作品,或许你应该同意,让少年儿童通过电影和文学作品去了解战争、思考战争,应该是他们成长教育中的必修课。

当然,给儿童的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永远是积极的、光明的、向上的。所以,同是描写战争的电影,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影片中避免血腥,也没有让女孩埃米莉因病死亡。影片最后,战马乔伊被铁丝网困在了战场上,于是有两个勇敢的战士——一位英国士兵和德国军官不顾危险从双方的战壕里爬出来,把战马乔伊从铁丝网中救下来。故事中,两位战士决定这匹战马到底归哪一方的方式很特别、也很幽默,至于两位战士用什么方式决定战马归属,还是请你去电影中寻找答案吧!总之,战马乔伊最终回到了英国军队,然后又幸运地遇到了它的主人艾伯特——那个为了寻找他的骏马报名参军来到法国前线的男孩。他们一起回到英国的故乡,从此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动物为主角的小说和电影深受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关于马的电影尤其如此,《战马》就是最好的动物电影之一,但主题比原著更宽泛了一些。电影比小说表现了更多的社会背景,表达了更多关于人的主题。与另外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关于马的电影《黑美人》不同的是,《战马》拍成电影后马虽然仍是主角,但战马变成了不会说话的主角,而是从人类的视角看马、看战争、看人性,让观众在骨感的现实中感慨和感动。

小说则是以主人公战马的口吻叙述整个故事,从马的视角来观察人和人性,更具拟人化色彩,带给读者更多理性的认知和思考。正如作者迈克尔·莫波格在小说《战马》前面“作者的话”中说的,他写这本关于战马“乔伊”的故事,“就是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它,不要忘记那些知道它的人,不要忘记那场战争,在战争中他们饱受折磨,最后失去生命”。

小说的结尾写道:

“那年圣诞节,我从战场回到故乡,我的艾伯特骑着我进了村子,迎接我们的是来自海瑟雷的银色铜管乐队和欢快的教堂钟声。我俩被当作凯旋的英雄。

不过我俩都知道,真正的英雄没有回家,他们已长眠在法国的土地上,和尼克尔斯上尉、托普桑、弗里德里克、戴维,还有小埃米莉在一起。”

读完这段话,我禁不住热泪盈眶。

原文刊发于《河北教育》综合版年7-8期

本文照片来源于电影宣传海报,版权归电影制片方所有

河北教育

教育工作者的知心朋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