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刺杀小说家》已经被改编成了电影,并在春节期间上映而获得了可观的票房。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影视创作者担当与付出,双雪涛的这部小说更是电影获得成功的基础。《刺杀小说家》这部小说在结构设计上别具一格,它通过小说中描述的“小说家”笔下描述的故事,使小说情节在书中“小说家”创作的情节中发生真实与虚幻的交错,时间与空间的跳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庞大的世界背景。难怪《刺杀小说家》剧组要拍“小说家宇宙”系列电影,因为这部小说本身就具备“电影宇宙”所需的特性——真实与虚构之间所产生的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可能性。双雪涛创作的《刺杀小说家》之所以吸引读者,其魅力来自于作者写作手法巧妙运用的结果。一般的传统小说的写作,作者是站在“上帝”视角审视一切的,作者所写的,人物所说的,其实都是作者本身的观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只有作者笔下的故事情节,而是绝口不提作者本人的。而双雪涛在《刺杀小说家》中创作了一个“小说家”作者,是这个人写的故事而引发了现实与虚幻中的故事发生;甚至这个小说中的“小说家”还与小说中的主人公讨论起自己小说的创作过程,并且和主人公一起与现实中的反面人物和虚幻中的“赤发鬼”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当小说最后战胜“赤发鬼”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读者也随之回到了小说中的现实之中,并且期待着这个“小说家”接下来还会创作什么样的故事给自己看。而实际上,读者一直在看的就是这部《刺杀小说家》,而那个“小说家”其实也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只不过是作者通过巧妙的写作手法使自己隐藏了起来,使读者产生了阅读错觉。这部小说一反故事之内无作者的习惯和传统,将传统的“神秘”写作公开化,告诉读者,作者正在讲述的故事,甚至将自己隐藏在小说之内,与读者一起探讨小说的故事情节,这一点可以看作是“元小说”的特性。那么,什么是“元小说”呢?这需要一个概念上解释。而且这个解释会上溯到公元多年前的一个历史时期,在那个时间与空间里的一个作者和一部小说。而伊悦君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文章做个铺垫,毕竟,不是人人都读过那部世界经典名著。但是恐怕如今多数人都看过《刺杀小说家》这部电影吧。以此为参照,接下来我在解读那部经典的世界名著,如果您能接下去阅读我的文章,那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