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青云志》践踏,又被新电影按在地上摩擦,《诛仙》真命运多舛九幽阴灵,诸天神魔。以我血躯,奉为牺牲。三生七世,永坠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相信作为一个仙侠老书粉,永远都不会忘记《诛仙》作者萧鼎的文字,他用他出色的文笔,为无数书粉打开了一扇仙侠的大门,从那个时候开始,真的才品味到什么叫做一入仙侠深似海,只是从此虽阅文无数,都没有当年躲在被窝里看《诛仙》的那种感觉。《诛仙》的翻拍,并不是第一次了,《诛仙》的首次翻拍是电视剧《青云志》,当时这部电视剧的评价就是相当之烂,因为《诛仙》的书粉相当之多,但是《青云志》拍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当然,《青云志》的特效并不差,演员的演技,虽然闪瞎眼的地方也不少,但却不是导致《青云志》口碑崩掉的主谋,真正让《青云志》践踏《诛仙》这本小说的人,是该剧编剧。最核心的主角,张小凡,在编剧的笔下就被写得变味了,原著中的张小凡,只是一个又傻又蠢又单纯却依旧坚持初心的笨蛋师弟,却因为编剧一心发挥“主角光环”的作用,变成了一个救苦救难的救世主。女主角方面,为了凸显女主碧瑶的存在感,加入了太多的牵强剧情,最终导致《青云志》变成了一部改编的粗制滥造的残次品。《青云志》改得烂归烂,好歹也是过去了,而且最终也定了一个《青云志》的剧名,这样多少能给书粉一点心理安慰:以后会有更好的。《诛仙》大电影来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是一个“咯噔”,但愿别又是一部毁原著系列。可能真的是“墨菲定律”作祟,怕什么来什么,虽然说在选角方面都挺满意,萧战,唐艺昕,李沁,孟美岐。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心里那一直奔腾的草泥马们就没有停下来过:“这都改得什么跟什么啊!”由于电影拍的剧情很短,几乎只有原著中80多章左右的剧情,所以真正的精彩看点并不多,大家的注意力主要都放在了七脉会武以及最后的与鬼王宗大战之上,但这两段的描述,真的是把原著按在地上摩擦。首先,谈谈这部电影的审美观,先说这个陆雪琪吧,李沁饰演的陆雪琪,其实出场看上去还是很有那么些感觉的,整体上来讲,李沁的演技还是算得上能看,并不出戏的。但是就小竹峰诸弟子练剑的那一段,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大型舞台剧里,舞蹈演员从天而降的场景呢?这种练剑的场景,不应该带点气势比较好吗?为了凸显女弟子的气质,搞这种矫揉做作的场景,何苦。孟美岐饰演的碧瑶emmmmm,一言难尽。火箭少女的孟美岐嘛,还是有印象的,综艺节目里也没少见,她不是这个颜值啊!这个发型是什么鬼,这个样子是想要表达什么?田不易在书中的描述是“那矮胖之人,即青云门大竹峰一脉首座田不易”,但电影里面的田不易,那完全就是两个人吧,不过相比后面的两个人,田不易好像也没什么好吐槽的了。幽姨,幽姬这个角色,那一个出场真的是一年的阴影,幽姬啊!这是贞子吧?还是白骨精?反正不是人,她是鬼!是魔鬼!原著中的幽姨,“一身黑衣,面蒙轻纱”,在斩下万剑一一臂后被其揭下其面纱,当时万剑一的反应是这样的。仰天长笑,山川震骇,风云变色!“果然是绝色美人!”再看一眼这里的幽姬,我的天,确定万剑一有去揭下她面纱的冲动吗?绝色美人?只想在心中默念一句“贞子姐姐饶命”。还有鬼王万人往,书中的鬼王是这样的形象:中年文士的模样,细眉方脸,眉目儒雅,双目炯炯,额角饱满,文雅中自有不怒而威的气势。再对比电影里面的形象,活脱脱一只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最核心的东西没有感受到,这是最重要的,张小凡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电影中也没有出现,可能是这种台词比较敏感的关系?总体上来说,电影丢了原著中最核心的东西。可能是作为一个书粉,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吧。如果并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可能看着还会不错。情怀这种东西,本身就很难被满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