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想知道什么信息,只要在搜索框里一搜,全部都有答案。你有多久没有翻过实体书了?更别说是像词典这样的工具书。在如今这个讯息万变的时代,到底纸质词典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日本有《编舟记》,韩国有《词典》。还有今天要说的这一部电影,都传达了一个清晰且明确的答案——有!《教授与疯子》TheProfessorandtheMadman影片是根据西蒙·温切斯特的同名传记小说改编。讲述了关于一位教授、一个疯子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英语大词典的故事。为此影片找来两大奥斯卡得主压阵。梅尔·吉布森,好莱坞“演而优则导”最成功的一位,凭借《勇敢的心》《血战钢锯岭》两度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西恩·潘,一个在饱受喝彩与争议间徘徊的名字,但没有人会质疑他的演技,凭借《米尔克》《神秘河》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有意思的是,两人之前一直没有合作,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而且这两人都算是唐尼的恩人,梅尔·吉布森给唐尼做担保让他有戏可拍,西恩·潘亲自送唐尼入戒毒所。在一定程度上,唐尼能够有今天,离不开这两位好友的帮忙。梅尔·吉布森在电影里饰演詹姆斯·默里。出生寒微、14岁辍学谋生,自学成才。一天,他被推荐去做一件事,成立编委会进行《牛津英语字典》的编辑。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得益于工业革命,大英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四处拓展殖民地,使得英语成了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说的人多了,自然需要制定规范,制定标准,为此英国伦敦的语言学会决定编纂一部英语词典。按照他们的想法,这部词典要包含所有英语单词。不论是古词或者新兴词,过时词还是常用词,外来词抑或是本地词,都要详细记录每一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每一个词源的误解和每一个英文作家可能用到的说明性引用,这一切都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下来。这就意味着要阅读所有的材料。以当时的人力科技水平,要满足这样条件的字典编撰起码要一个世纪才能完成。20年过去了,编写词典的进度为零。直到默里的出现,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全民参与。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人多力量大。让他们阅读编委会想找的词的材料,然后在纸条上把找到的词写下来,并记下文献中用来描述这个词所引用的内容,然后再把写好的笔记寄回编委会。用这种方法最快5年就可以完成。类似的做法在韩国电影《词典》里也有出现。在《词典》里金判秀提议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将自己的方言写在纸上,寄到朝鲜语言学会处进行汇总编辑,才有了后来韩国第一本国语辞典《辞集》。韩国电影《词典》剧照比起朝鲜语,英语的使用时间和范围都要大得多,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即便全员参与也会有所纰漏。不单是生僻词,就连常用词如“Approve”,默里和他的助手们翻遍身边的资料也没法找到这个单词在17到18世纪的出处或者引用。而且这还只是“A”打头的单词,后边还会有B、C、D、E、F……如果像类似的情况多次出现,词典能不能面世也是个未知数。正当默里一筹莫展时,一封从伯克郡寄来的信重新给了他希望。这封信不仅详细写到了“Approve”这个单词的出处,还附带了一千多个单词以及他们在古籍和经典文学中的引文。最关键的是这些单词资料均准确无误。这让一度停滞的词典编辑工作再次重新走上了正轨。寄出这封信的人名叫W.C.迈纳(西恩·潘饰)。迈纳如救世主般一样出现,打那以后,默里只要遇到棘手的单词,就会写信求助迈纳。迈纳就像我们现在所用的搜索软件一样,帮助默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单词。近20年来,双方书信不断,探讨英语词典编纂学中许多复杂细致的问题,但二人从未谋面。终于,词典的第一部(由A——ANT)完成编辑并出版。默里认为是时候和迈纳见上一面。这场对话在原著里被描述为“近代文学史上一次极不寻常的谈话”。默里没有想过,这位给予词典编辑极大帮助的人既不是个医生,也不是博士,竟然是一个精神病人。迈纳原本是一名美军军医,战争的残酷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战争结束以后,他“疯”了。经常自言自语,经常看到有人在背后追杀自己。现在我们知道,这其实是现代医学上的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是囿于时代发展水平迈纳被当成是疯子。有一天晚上,迈纳再次看见了幻觉,失手开枪打死了一个平民。他因此被判定精神有问题送进了精神病院。两人碰面,就像久别重逢的好友,分享着各自对语言的体会和心得。迈纳的一句“一个聪明一个疯”正好切合本片的片名《教授与疯子》。会面的一方是出身低微、自学成才的教授,一方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疯子,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词语”联系在了一起。导演似乎无暇顾及这部英语世界最浩瀚词典的编篡过程,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