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看小说好,还是看电影好小说这种体裁

不得不承认,如今看书阅读越来越成为小众的事了,大家打发时间或者吸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尤其是短视频、或者影视、综艺节目之类,但那些信息排山倒海而来,有营养的实在少。跟好的书本优秀的文字相比那些都太浮光掠影了。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电影。其他类别先不谈,单拿文字书籍中的“小说”一项和影像视频里的“电影”比较,你认为看哪个最好,各方面比。

小说跟电影都是在讲说一个故事,电影比较浓缩,事件节奏展开较快。小说比较饱满,这也可能变成它的缺点,太啰嗦。小说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字数,难免会让人感到枯燥,电影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很多电影都是改编自小说,拿这种情况类比就比较清楚。小说在描写人物,诉说故事,使人明白道理,但这些如果变成电影,会更生动,更有趣味性,那些人物的表情行为更加逼真。

有人物声音对话,有音乐,有各种角度的不同画面都丰富太多了。不过电影跟原小说比,一般会变得比较局限。容易让人物或者事件定型,不如文字有想象空间。

余华小说《活着》

另外从时间上看,如果只是为得到些道理,体会些感受,电影也比小说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收到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去看那么多字呢,那么多字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也就那么多,没必要花费那么多时间精力。

这些当然都是指优秀的小说和优秀的电影,那些水准不好的不论小说还是电影都不在探讨之类。比如余华的《活着》那本小说,写得不错,名气也大,但要论可看性,其实不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活着》好,那部电影多么震撼,让人不忍看第二遍。相比文字小说就不那么引人入胜。

电影《活着》

当然如果你的目的是学习写作方面的经验,那毋庸置疑是看小说文字好。不过说实在,看书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尤其是小说,不是特别爱好的,还是看看散文就好了。也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写作最重要的还是在思想。

还真有点担心,在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越来越碎片化的时代,小说应该变得越来越小众冷门,甚至消亡。因为大家越来越习惯快速看到一个新的信息,然后就顺手滑走了。想获得别人的经验,或者从其他故事得到启发,怎么会去看枯燥的文字呢,生动的电影不是更好的选择吗。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能明白几十万字要表达的意思了。

电影《红高粱》

如果小说这种体裁真的消失了,也没什么大不了,那就是它真的不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了。并且说实在,现在人也很难写出以前那些优秀作家写的小说。还是生活环境不同的问题,没有那种土壤,就长不出那种东西。

选择好的电影也是需要能力的,看那些品质差,粗制滥造的电影,不仅没有收获,还可能降智。有好的小说打底的还是拍出好电影的概率大。像张艺谋导的电影《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非常的好,不比原作差,甚至能体会到更多的意味,更有张力。

还有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同样非常的精彩,感染力应该不输于小说的。不过小说有比电影好的一个点,就是当人们看到文字描述人物、风景、事件、心里描写等等问题时,会不自觉加入自己的想象,使之有画面感,每个读者想的样子都不同,这点应该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并且有一种文字直击心灵的独特感觉是电影里没有的。

可话又说回来,电影不就是把看小说文字时的想象画面变成真的吗?岂不是更加便利。说不准,还是看个人的兴趣和目的了,你喜欢看电影还是看小说呢?不过小说这种文学体裁逐渐淡出应该是定局了,你觉得呢,小说会不会消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