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面对疯癫、暴力与死亡时,现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规范,能做些什么呢?在短篇小说集《现实一种》中,余华为我们描绘了社会境况的荒诞,他告诉读者,那些久藏于人性之中的血腥与杀戮,时时刻刻宣告着人性走不出的困境。由这本小说集,我们亦可管窥一位不妥协的作家,一位「永远只为内心写作」的作家。说起余华,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活着》()。小说描写了苦难命运下的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故事。而在《活着》之前,余华是以先锋小说家闻名。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获该年戛纳奖评审团大奖,人道主义奖。葛优凭「福贵」一角获封戛纳影帝。中国的先锋文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形成了活跃的局面,涌现了苏童、马原、叶兆言、残雪……等一大批先锋小说家。「先锋」本义是指军事行动中的先头部队,后来形容具有颠覆传统、意味的文学艺术。特指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文学中流行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派别。受到西方影响的中国作家们,不再追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写作趋于个性化,表现内心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他们乐此不疲地进行文本实验,选取边缘、禁忌题材,颠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营造出怪诞的审美风格。余华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先锋写作从80年代后期持续到90年代初。这一时期,他迷恋于「死亡」、「暴力」题材的书写,热衷描绘手术、施暴、肢解等血腥残忍场面……表现出一种极为个性的写作姿态。作品集《现实一种》即是其先锋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作于年的三部短篇:《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透过这些作品,能管窥余华先锋时期的写作特色和深刻的洞察力。《现实一种》作者:余华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局外人」《现实一种》的故事在一个家庭内部,山岗、山峰两兄弟之间展开。山岗的小儿子皮皮本想抱着堂弟——山峰的儿子出去玩,结果不慎松手摔死了弟弟。小孩的过失由此引发了兄弟间的反目。山岗杀死了弟弟山峰,山峰的妻子报了警把山岗送到了枪口下。小说在写到「杀戮」和「死亡」时,笔触冷静得可怕。如下面这段对话:这时他看到有几只蚂蚁正朝这里爬来,他对蚂蚁不感兴趣……对妻子说:「已经死了。」妻子听后点点头,她说:「我知道了」。随后她问:「怎么办呢」?「把他葬了吧。」山岗说。我们难以从中读出人物的情绪。面对儿子的死亡,他们相当麻木。或者说,愤怒、悲痛的情绪已经被复仇的「理性」压倒。山峰死后,山岗听到妻子问他,「死了吗?」他回答道,「死了」。依旧是不动声色,不露情感。故事还没结束。山岗被枪毙后,山峰的妻子冒充山岗的妻子,说要捐献遗体。她非常满足地想象着山岗的尸体被肢解的场面。终于:「那个胸外科医生在山岗胸筋交间处两边切断软骨,将左右胸膛打开,于是肺便暴露出来,而在腹部的医生只是刮除了脂肪组织和切除肌肉后,他们需要的胃、肝、肾脏便历历在目了。眼科医生此刻已经取出了山岗一只眼球。口腔科医生用手术剪刀将山岗的脸和嘴剪得稀烂后,上额骨和下额骨全部出现。」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画面,在余华冷漠的叙事态度中似乎显得极其平常。他如同一个「局外人」,不带任何情感来讲述这事。然而他越是无所谓,读者越感到头皮发麻乃至毛骨悚然。不得不说,这正是这种「零度叙事」的高妙之处:零度情感的介入,却能激起读者一百度的情感体验。这种叙事技巧还表现在另两篇《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年》以及同时期的《世事如烟》《古典爱情》等作品中。可以说,这成了余华先锋小说的一大标志。这样的写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可谓耳目一新,余华迅速引起了评论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