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恐怖片,我再也不敢竖中指了H

在小嗨观看过的恐怖片中,有这样一部神奇的存在:

它顶着一个烂俗的中文译名、几乎集齐了欧美恐怖片的俗套元素,很容易被人自动忽视。

它全程在虚幻与现实之间反转不断,简直让人看到怀疑人生。

最重要的是,看完它以后,我再也不敢竖中指了!

——《噩梦娃娃屋》。

《噩梦娃娃屋》

01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姐妹。

姐姐维拉现实叛逆,妹妹贝丝乖巧内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恐怖小说家。

两人与母亲驱车行驶在公路上,准备搬到姑妈留下的郊外老房子里展开新的生活。

途中,一辆糖果车经过,车主热情地向她们挥手打招呼。

贝丝友好地回应,叛逆的维拉却对着人家竖起了中指。

三人抵达老房子时已是天黑,这里不仅年久失修,还摆满了各种娃娃,十分诡异。

就在她们忙着收拾屋子的时候,一辆糖果车停在了门口……

《噩梦娃娃屋》

一边是姑妈留下的诡异老宅:

每走一步木地板都吱吱作响,放眼望去满屋子都是邪门的娃娃瞪着大眼睛盯着你。

另一边是变态杀手的悄然而至:

阴森的糖果车,偏僻的郊外,接连发生的灭门惨案,时刻威胁着母女三人的安全。

故事究竟会顺着哪一条线发展下去?

这是导演巴斯卡·劳吉哈在影片前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给我们施展的一招“障眼法”。

《噩梦娃娃屋》

没错,就是那位曾执导出《殉难者》的法国导演。

该片的残忍程度令人毛骨悚然,视觉刺激背后呈现出的扭曲信仰更是让人如鲠在喉。

片中活剥人皮的场景足以登上任何恐怖镜头骇人程度榜单前列,荒谬又绝望的结局饱含着虚妄与苦厄。

巴斯卡·劳吉哈就是这样一位专注于用虐待折磨制造恐怖的导演。

他的作品有时正是“文明社会病”的一剂解药。

毫不掩饰也从不做作,勇敢地把某些真实袒露给你。

你可以说他疯狂、骂他变态,但又不可否认,他总是能够深深触动我们的恐惧神经。

本片也是如此。

别急,且往下看。

《殉难者》

02

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曾说过:

恐怖片分为两种,一种是廉价的、一惊一乍的吓人,另一种是高级的、侵入人心的恐惧。

本片乍一看无疑属于第一种。

变态人魔、阴森老宅、血腥虐杀,传统欧美恐怖片的俗套元素一应俱全。

但千万不要被这些表象所蒙骗。

实际上从整体架构和表现形式来看,它属于非常典型的“新法国极端主义风格”电影。

全片充斥着对于肉体的折磨和异化的迷恋,并以一种极端的姿态反复拷问家庭、亲子关系等传统主题。

既不同于欧美血浆片的浓烈,又不似日韩恐怖片的焦灼。

而是利用层层细节和反转,营造出密不透风的压迫感。

《噩梦娃娃屋》

而且一般来说,传统恐怖片的剧情通常简洁明了。

因为过于复杂的线索很容易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削弱直观接收到的恐怖感。

本片却桀骜不驯地采用了虚实并举的双故事线穿插叙事模式。

整个故事在现实与虚幻来回交替的过程中上演,每一次切换都意味着一次出人意料的反转。

接下来是剧透时刻,没看过、感兴趣的小伙伴请自行撤离!

《噩梦娃娃屋》

上文的剧情说到,糖果车悄然而至,上面的两个变态闯入老宅。

其中一个撞晕了母亲,拽着姐妹俩的头发将她们拖进了地下室。

另一个则对着尖叫的维拉竖起了中指。

果然是一个中指引发的悲剧......

故事终究按照变态杀手这条线发展下去了?

千万别急着下结论,不然就会被第一处反转啪啪打脸——两个变态居然被姐妹俩的母亲双杀了。

紧接着,贝丝的梦醒了。

《噩梦娃娃屋》

母爱真伟大?还是借鉴我们国产恐怖片的“梦一场”作风?

可进度条才刚刚过去三分之一而已。

此时的时间线来到古宅事件的十几年后。

贝丝成家立业,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恐怖小说家。

她将当年的经历写成小说,名利双收,直到一通电话又将她唤回了那栋阴森诡异的老宅。

维拉在当年恐怖事件的摧残下精神崩溃,时常自残、神志不清,在深夜疯狂尖叫。

古宅的镜子上莫名出现“救救我”的字样,原本早已死去的变态也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噩梦娃娃屋》

难道故事又要回到诡异老宅这条线上来了?

还是那句话,千万别急着下结论,因为第二处反转来了——这一切都是贝丝的幻想。

事实上母亲早已惨遭毒手,姐妹俩也一直被两个变态囚禁、折磨。

出于自我保护,贝丝一直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现在终于被维拉一巴掌打醒了。

《噩梦娃娃屋》

看到这儿,想必大家已经明白本片与其他虐杀恐怖片的不同之处了。

巴斯卡·劳吉哈不再单纯注重肉体上的折磨,而是与心理折磨双管齐下,试图塑造出一个近乎完美的被折磨对象。

贝丝就是这个对象。

从地狱返回人间,再重新堕入地狱,这无疑是对个体来说最为残忍的心理折磨。

其心态巨变,可想而知。

《噩梦娃娃屋》

这种带着浓烈绝望的压抑感不仅折磨着贝丝,更时时刻刻折磨着银幕外的观众。

比如贝丝假扮洋娃娃的桥段。

变态之一智力低下、有着严重的暴力倾向,将贝丝打扮成洋娃娃与一堆洋娃娃放在一起,随机挑选施暴。

贝丝必须忍住恐惧,扮演无声无息的人偶才可能幸免于难。

巴斯卡·劳吉哈巧妙地利用变态对洋娃娃的摧残预示贝丝的境遇。

让观众一边期待,一边又不忍看到接下来的残忍场景。

如果说简单粗暴的血腥场面是“来得痛快”的话,那么这种“下一个是你”就是妥妥的折磨人心。

毕竟痛苦来临前的煎熬,远比直接的痛苦更令人胆寒。

《噩梦娃娃屋》

当然了,要说最重要的,还是本片教给我们的那个道理:

千万别轻易对别人竖中指。

不仅会害了自己,还会连累别人!

(本文由High电影原创,请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