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记者发现,一位北大经济学教授的网络专栏,拥有超过17万付费订阅者,价值近万元。而这仅仅是众多网络付费内容中的九牛一毛。在崇尚分享精神的互联网时代,为优质内容付费已渐成趋势。
各付费平台内容拼版(记者吴锺昊)
在薛兆丰开设专栏的平台上,还有近30个不同领域的学者开设了付费专栏。比如天使投资人李笑来开设的“教你如何变得更值钱”的专栏,订阅人数超过了17万,科学作家万维钢开设的西方书单解读专栏,订阅人数超过12万。
记者在一家英语学习的知识共享平台上发现,其推出的线上短期阅读训练营也十分火爆。每人收费近元,仅仅一期的付费学员就超过人。
“没想到知识学习消费大潮说来真的就来了,这么快!”一位网名为“读书还要去模仿”的订阅者留言说。
阿里应用分发平台近期发布的年二季度应用行业报告显示,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万,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亿元。
考古专家黄薇近年来在瓷都景德镇“忙时种田,闲时考古”,在带领当地村民成立农业合作社过程中,她坚持每天收听十分钟经济学付费专栏。“用零碎的时间,锻炼系统的经济学思维,有种武侠小说中练功不断升级的感觉。”
“付费内容就是为读者做减法。”蜻蜓FM总裁钟文明说,因为屏蔽掉了大量垃圾信息,付费反倒成为一种为用户节省时间的方式,越来越为用户所接受。因此,他们的产品设计目标就是帮助用户最大化地利用个人时间来获取信息。
付费不付费?未来不再是问题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强IP效果的经验、知识,另一类是因版权限制不得不付费的内容。
例如高晓松和罗永浩所开设的付费音频专栏,以及一些网络“大V”开设的网络专栏,其本身就有一大批“粉丝”拥趸,不乏“粉丝”为其买单。
高晓松付费专栏发布会(蜻蜓FM提供)
但内容提供者很清楚,用户只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在订阅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背后,专栏作者及其团队花费了大把的时间来制作内容。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最近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