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小偷家族电影之后,为什么还要看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在内地上映时,曾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影片在豆瓣评分高达8.7,超过37万人评价。

在第71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小偷家族》斩获了最佳影片金棕榈奖,第七次来到戛纳的是枝裕和也终于捧走了属于他的金棕榈叶。

之后的《小偷家族》更是获奖无数,主创人员们不是在颁奖台上,就是在去领奖的路上。

《小偷家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东京的都市丛林中,残存着一栋古旧寒酸的老房子。逼仄的空间里,生活着柴田一家五口。

男人阿治在工地当临时工,经常带着儿子祥太到超市盗窃生活用品。这一天,他们回家路上遇到了独自待在户外的四岁女孩有里。

妻子信代,起初极力主张将女孩送回父母身边,但看到女孩原生家庭的状况时,又心生恻隐将她留下。

这让原本就靠着奶奶初枝的养老金度日的一家人,生活更艰辛了几分。

包括信代的妹妹亚纪在内,一家人都游走在贫困和违法的边缘。但笃深的羁绊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身心并未和冰冷的都市一样寒冷。

可这个治愈故事却没有一直温暖下去。

在奶奶死后,小祥太偷窃被抓,电影的一系列的剧情发展,如同多米诺骨牌,将观众推到了另一个社会现实侧面:

世界不是童话,人性也并非高尚。

这个看似温馨的家庭根本不是正常的组合,家庭成员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

初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奶奶,她在过往的生活中被丈夫遗弃,之后儿子儿媳又离开了她。

信代和情人阿治出于正当防卫杀死了她的前夫,两人一起被初枝收留,阿治又在偷盗的过程中发现了祥太,并收留了他。

初枝也收留了前夫重新组建家庭后的得不到关爱的孙女亚纪,却一直从亚纪的家里拿钱,每个月3万。亚纪的父母其实心里清楚亚纪住在奶奶家,所以给奶奶钱养女儿。因为女儿走了,大家都好…

电影舒缓的镜头讲述了这个掩盖在钢铁森林下的故事,令人震颤,却充满感动。

就像冯小刚所说:是枝裕和的电影,很像一枚“深水炸弹”。体积看似小巧,爆炸时看似波澜不惊,但其中的震撼和冲击却在内心深处。

在电影上映后数月后,暌违已久的《小偷家族》原著小说终于出版。

《小偷家族》

点击下图购买

[日]是枝裕和著

赵仲明译

磨铁·文治图书出品

看完了具象化的电影之后,为什么还要再看小说呢?

其实《小偷家族》的小说,并非简单将影像转变成文字,而是以更宽广的视角,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让电影中,只能通过演员的表情动作表达的内心情感,全方位地在字里行间展现,并将它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那些在电影中留下的疑问,也都会在小说中找到答案。

1

小说还原了孩子一样的阿治

电影中的阿治,是一个懒散的,有些“洒脱”的人。

在小说中,通过中信代对阿治的描述,能看出其实他是孩子一样的人,一直如此。而信代对他的爱,来自一种像母亲不能看着孩子变坏一样的自负。

在他的心里从来不存在用昨天的反省来保证今天,用明天的展望过完今天。今朝有酒今朝醉就够了。说白了,他就是一个孩子。如果真是个孩子倒也罢了,问题是将近50岁的人,不管日子是怎样越过越窘迫的,他依旧每天重复着“今天”,这种顺着山坡往下滚的生活已经持续了10年,信代也在这10年中,陪他一起不停地往下滚。

即使日子过成这样,信代还是没有离开阿治,那是因为如果没有她,这个男人一定会变得更加无可救药。这是信代的自负。假如要称之为爱的话,也可以说是爱的一个变种吧。然而,从通常意义上而言,这种爱让她离幸福越来越远,这也是事实。假如还存在另一个让信代对阿治不离不弃的理由的话,那就是和信代过去遇到的男人相比,阿治算是最靠谱的。

在末尾柴田治追赶着祥太乘坐的大巴,也像一个被抛弃的孩子那样孤独和无助。

追赶大巴的阿治,停下脚步,他强忍着泪水,抬头仰望天空,他哭了起来,发出孩子一般的哭声。他感到自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放声大哭的阿治,他没有可去的地方。没有人在等他。

▲点击图片购买

2

小说让信代的母爱直抵人心

电影中,安藤樱饰演的柴田信代,留下了一个长长的特写镜头:

警察:孩子们叫你什么呢?

信代:对啊,是什么呢?

警察:你爱他们,是因为你不能生育,不能做母亲吧?

信代:是的呢,是的吧。

有眼泪流下来,但很快被释然的笑容取代,这个片段小通反复看了多遍。

小说中,则用文字还原了信代内心深处的痛苦和遗憾。

那个时候,我的确是母亲。信代想起在浴室里看到对方的疤痕时触摸在上面的指尖、点燃的衣服时两人的相拥、那个孩子流着眼泪的眼睛、在沙滩上牵着的那只小手。

我没有生育那个孩子。但是,我是她的母亲。

然而,不会再有被那个孩子喊“妈妈”喊“母亲”的时候了。

当信代明白这一切时,泪水夺眶而出。

她怎么都无法止住眼泪。

信代用手拢住头发,仰天长叹。

她的嘴唇在颤抖。

哪怕一次也行,多想听到她喊“妈妈”。

▲点击图片购买

3

小说让初枝对家的庇佑从始至终

电影中,亚纪“背叛大家”的原因,是得知奶奶初枝去自己的家里时,都拿了钱,产生了“奶奶只是为了要钱,并不是为了要我?”的疑问,她对初枝的信任崩塌了。

可直到最后,电影都没给出初枝要钱的原因。

小说里,对初枝的心境却描述得很清楚:

自己是不受欢迎的客人,这一点初枝很清楚,即使当面被他们这么说你也不会伤害到自己。初枝故意选择出其不意地突然到访。

她之所以来这里,起初只是想闹一下恶作剧。在前夫举行葬礼的寺院里见到后,初枝便经常出现在这人的家里,拿钱走人。

这个钱,被她看作赔偿金。

虽然初枝爱赌,但是她每次获得的“赔偿金”并没有花掉,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们”,是为他们买的“保险”。

她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之后,没有了养老金过活的他们将面临着生活的困境。

初枝对于这个家庭的庇护是从始至终的,并没有拿任何人去换取利益,就好像黄海获奖的《小偷家族》的海报一样:

初枝如一把伞一样,庇佑着家人。

同样,因为有家人,让初枝还能感受到家的存在与温暖。

初枝这个角色,被原配丈夫背叛,被儿子儿媳离弃,直到垂垂老矣,才有幸遇见一群跟自己相似,饱受生活摧残却仍追求用爱联结彼此的家人。

▲点击图片购买

看懂了初枝的一生,再回头看她那句“谢谢你们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哀美与厚重。

诸如此类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解答角色行为的段落还有很多。

比如:

在由里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为什么祥太要故意暴露?

信代为什么选择一个人承担下了所有的罪行?

警察为什么对信代和阿治那么咄咄逼人?

等等。

这些,你都将在小说中看到更详细的描绘。可以说,小说比电影的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

▲点击图片购买

用文字的全知视角,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也让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的羁绊,显得更加紧密和动人。

“生活就是这样,千疮百孔之中也会有些美丽的瞬间,我想捕捉的正是这些瞬间。”

是枝裕和说。

“从结果上来说,这10年来我考虑的诸多事情,可能都集结在了这部作品里。这既是一个思考何为家庭的故事,一个要成为父亲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小通荐书

点击下图购买

《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著

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原著小说

是枝裕和亲自撰写

完整讲述电影中无法说尽的故事

小通应该是这本书的第一批读者,上市前就收到了出版方的提供的样书。

因懒癌发作和对文案的纠结,到了现在。为此,我们特意向出版方争取了读者折扣,全国包邮,点击图片可享。

如果说,电影是一瞬间光影的捕捉和再现,那文字,就是一瞬间光影琥珀般的定格。

书籍,则将承载这份剔透和厚重,存放身旁,让感动回味无限,让温暖触手可及。

推荐给你。

▲点击图片购买

老规矩

请在本条推文下留言

将有机会获得

小通给你准备的

一份惊喜

获奖名单将在5月12日前公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