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修复师孙帆从动画专业毕业后,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电影修复行业,一做就是八年。如今,我参与修复的影片已有两三百部,其中有大家熟悉的《盗马贼》《红高粱》,还有很多鲜有记载的珍贵影片。胶片是电影最初的载体。时间久了,胶片会受到各种损伤,常见的有脏点、划痕、霉斑、褪色、抖动等。尤其是醋酸胶片,易产生醋酸综合征,修复难度极大。损伤更重的胶片甚至没法进行数字扫描,只能永远消失在时间长河里。电影修复不仅要去除影片上的脏点划痕,还要进行色彩还原等艺术修复。为了贴近影片原貌,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创作者意图。对于一些年代较近的影片,我们会邀请主创人员参与到修复中。《红高粱》的摄影顾长卫、《那山那人那狗》的导演霍建起、《盗马贼》的摄影师侯咏、《血色清晨》的摄影师曾念平等,都参与过所拍摄影片的修复工作。他们对艺术精益求精,为一部影片不厌其烦反复调整,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对艺术负责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影片修复提供了更多可能。《林家铺子》是我们运用人工智能修复的第一部影片。胶片上有大量白色霉斑,播放时,眼前一片“雪花”。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可以对霉斑进行快速批量化修复。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镜头中真的在下雪时,人工智能会计算失误,将雪花也修没了,要靠手动修复把雪花“变”回来——但总体而言,修复效率还是大大提高了。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我带领修复小组轮班工作,用30天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的4K修复。该影片入围了年戛纳电影节经典单元,这是国际修复行业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一般情况下,修复师每天要修复约帧画面。能坚持下来的,不仅要耐得住寂寞,更得有一颗热爱电影的心。我想,我会一直热爱下去。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王美莹、李韵、宋喜群、王冰雅、张哲浩、杜羽、王斯敏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