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李相日
HKAFF今年HKAFF的大师班论坛,邀请来了李相日和陈果对谈,两位导演都是从独立电影起家,作品获得认可后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其次两位导演也都钟情于改编原著小说作为电影剧本,本次大师班两位就各自己剧本改编的心得、电影中的美学考量,以及拍摄独立与商业电影的经历展开交流与讨论。
HKAFF大师班“李相日:从改编哲学到电影美学”
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很多人认识到李相日导演多是因为《怒》或是《扶桑花女孩》,去年《怒》在北影节秒售罄,堪称年度最期待的日影,爆款至此,一票难求。另外《扶桑花女孩》也被认为是苍井优的状态巅峰,矿区小镇经济转型的背景和女孩的独立成长并置,热血动人。
其实在这些声名大噪的商业片之前,李相日导演早期的作品同样不容小觑,本届HKAFF特别挑选了李相日的长片处女作《那片蔚蓝的海岸线》()展映,同园子温、河濑直美、石井裕也等导演一样,从专门挖掘独立电影导演的“PIA电影节”(又称“PFF”或“匹亚电影节”)出来的李相日,通过这部影片开始走进日本主流电影工业。
在香港百老汇电影中心的大银幕看到这出35mm胶片拍成的处女作,也看到一位著名导演曾经独立创作的起点,兼具现实关怀和沉稳的影像风格,多少有些令人感动。
李相日
HKAFF李相日很多作品都是从现实议题出发,边缘人多线交织,绘制一副压抑悲观的末世图景。导演后来也提到选择多线叙事是因为“可以从很多人的面向去看到这个社会”。早些时候的《天堂失格》和《恶人》都风格都较为凌厉,极端的摄影角度或是扭曲的情感关系,所以在看到这出《那片蔚蓝的海岸线》时会感叹处女作反而更加沉稳娴熟。
这次在HKAFF展映的不少亚洲新导演新作,多多少少会存在想要表达的内容与呈现出来效果的割裂,或者是重主题煽动和叙事技巧,而轻剧情逻辑和人物深度。在HKAFF闭幕的这天,看到日后名导的第一部作品,也算是HKAFF对“新导演”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