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电影长城票房一路看涨,观众却与

由张艺谋执导,马特达蒙、景甜、刘德华等一众演员共同演绎的魔幻巨制《长城》已于12月16日登陆各大院线。自上映以来,该片票房一路猛涨,势不可挡,公映当天即打破电影市场长久的沉寂,提前场就收获万票房,首日票房突破1.2亿,随后更是捷报频传,周六斩获1.68亿,周日拿下1.2亿,首周末票房4.7亿,截至此文发稿时,票房已经突破5亿。共有超过万的观众走进影院选择了《长城》,超越去年亿票房只差4亿,中国电影全年KPI就靠《长城》了。

“浪费时间又浪费钱”,影评人不感冒?票房高涨的同时,《长城》也免不了要面对网络上一些段子手的“品头论足”。部分微博大号及影评人都表示对这部电影并不感冒,缺点多于优点,并给出了低分。甚至有人直言去电影院看《长城》是同时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一顿猛踩。“整个电影就像在看奥运会开幕式一样。”“毫无亮点,看的我快睡着了,主演的演技也是辣眼睛。”中国大片惊喜多,《长城》观众缘不错。尽管影评人骂声一片,《长城》却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票房还是一直领跑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普通观众们的反应是怎样的呢?从各大在线购票网站上看,《长城》的评分普遍高于8分,可以看出,观众们还是愿意去影院看这部影片,并且评价不低。

(美团app)

(淘票票app)

(格瓦拉app)排片比近半,不少网友都在网上po出自己观影中的照片,可以看出影院各场次的上座率也算令人满意。

作为一部无论从视觉、特效、内容上来说都具有不少看点的中国大片,《长城》更是成为男女老少各类人群在观影时的首选之一。很多观众在看后也都表示影片很过瘾,大片范儿十足,而且像鹿晗、景甜等演员们的演绎也有所突破,令人惊喜。“到影院就是要看这种带来感官震撼的作品。”

△“张艺谋不愧是大导演,拍大场面非常专业。”

△“孩子也可以看,她说大姐姐是她的榜样,对小孩子有教育意义,收获特别大。”

△“挺简单粗暴的,视觉上挺爽的!”网友开撕影评人,“花了钱就好好看清楚。”为何普通观众的口碑和所谓“影评人”的评论出入这么大?我们不妨从某大号吐槽影片的文章中探个究竟。在该篇文章下,一名网友表示文章的作者观影不够仔细,实际上并没有理解电影的内容,是为了吐槽而吐槽。此番评论也引得不少网友点赞,表达对此的认同。

很多观众都认为,影评人们大多是在对《长城》这部电影“无脑黑”、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评价,并没有真正地在影院仔细看电影。而对于网络上遍布的差评、诋损,网友们也纷纷站出来为电影发声,开撕各大账号。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

(微博截图)把电影还给观众,拒绝影评人“耍流氓”。张艺谋在电影上映前就曾经说过:“《长城》就是一部爆米花电影。”一部打着爆米花电影旗号、老少咸宜的中国大片,怎么就被影评人说的如此不堪、一文不值了呢?仔细想想原因,可能是因为,影评人和观众,从一开始,对于这部影片的定位和期值就大不相同了吧。我相信,观众们和“专家”看到的《长城》,不是同一部电影。在某平台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一部电影好不好,见仁见智。任何一个导演的表达方式都会吸引一班投契的人。很多时候,电影的好坏与其说是导演水平的差异,毋宁说是观众性格、阅历、审美趣味上的差异。但是,把某一类型的电影当作是自己的豪车名表,用于彰显身份,鄙薄他人,我就觉得近乎于耍流氓了。”没错,众口难调。一部电影可能不符合你的口味,但这并不是能用来贬低它的资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否定整个电影团队的努力,这种行为就是在耍流氓。张艺谋拍了一部属于中国的英雄大片,通过邀请好莱坞大牌,将中国元素输出国外。出于这样的目的,不少影评人不乐意了:那种感觉就好像,他们现在不跳出来踩两脚《长城》,他们的B格就没有了一样;而作为普通观众,如果这时候出来表达一下自己观影后真实感受,或者是对影片的喜爱,就会被大号们称为“水军”。商业片与文艺片本身性质就不一样,所以这种逻辑是不是太奇怪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究竟是感动与震撼更强,还是说批判与讽刺更多,我想,影评人们还是少说两句,把电影留给观众们自己感受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