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一个冬夜,网络作家“孔二狗”开始于天涯社区连载小说《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
彼时,他还在上海一间大资讯公司上班,是名副其实的金领。
也许连他自己都没预料到,这部长篇处女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
网络点击超万,是天涯社区创立10年来点击率最高的长篇小说。
实体书出版后,上市不到两个月销量突破20万册,霸榜18周。
简单粗暴地说就是:
火了!
十多年过去再回望,单用“火”字来形容《东北往事》,显然不够。
凭借这部作品,作者孔二狗获得人民文学「金牌作家」殊荣,一战成名。
而作品本身影响更深——
在最火的那几年,多少人从网络论坛追到实体书店,为其魂牵梦萦。
往小了说,它是无数读者的心头好;往大了说,它开启的,是中国小说的「江湖时代」。
时至今日,仍有人以各种形式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乃至无数细节。
可惜,作为当之无愧的经典IP,《东北往事》并没有像其他大IP比如《鬼吹灯》《诛仙》等,被多番影像化。
迄今它只有一部同名网剧在前几年播出,拿下豆瓣8.7的好口碑,并迅速刷新点击纪录。
这不由得促使我进一步发想,如果小说中的热血江湖拍成电影,会是怎样一派景象?
十二年,终于等到这个经典IP首度登上大银幕——
《东北往事之二十年》
这几年,根据热门小说IP改编的影视作品很多。
拿《鬼吹灯》来说,电影有《寻龙诀》《九层妖塔》《云南虫谷》,网剧有《精绝古城》《黄皮子坟》《怒晴湘西》……
现今观众的眼睛“毒”,原著党更难讨好,造成褒贬不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品影视化之后不尊重原著,或者“有皮无魂”,没拍出原著的本质精髓。
还能有哪个导演或编剧,比作者本身更了解原著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呢?
也许是出于此种考虑,《东北往事之二十年》的导演、编剧工作,都由原著作者孔二狗一力承担。
这无疑是电影成功的重要砝码。
要知道,孔二狗笔下的江湖,既有腥风血雨的道听途说,也有酣畅淋漓的青春往事。
与其说他描述的是「黑」,不如说,他试图点燃一团「火」。
你能在火光中看到东北社会在二十余年中近乎残酷的变迁,也能看到人们在变迁中的得失取舍,以及他们陷入情义中的酸甜苦辣。
正如孔二狗在《自序》中所提,“想拷问的,是社会与人性”。
且狂,且真。
这腔灵魂,也只有他自己拍得出来。
《东北往事之二十年》的定档海报一释出,院长的朋友圈就被小小地刷了次屏。
一是原著党情怀在,二是海报本身的确吸睛。
上方,兄弟四人的剪影酷炫。
西装革履,走路带风。
手里拎着大刀、斧头,毫不掩饰一股杀气。
可再看行路的背景,不是什么十字街头或天桥,而是极富民俗特色的“东北大花”。
强烈的反差感扑面而来。
而这,正是东北式江湖与我们熟悉的港味江湖的不同——
它有血气方刚、快意恩仇,同时,也有一方黑土地赋予的坚韧乐观、过火癫狂。
还有,骨子里透出的「硬汉」气质。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年至年。
20年前,赵红兵和他的战友们复员返乡,因在街头还击地痞一战成名;
20年中,梅三、赵红兵等人的组织不断发展,逐渐称霸一方;
20年后,他们每个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冲刷,渐行渐远……
书中如此描述:
“在时代的动荡中,他们彼此命运发生着沧桑巨变,但天生的江湖味不会变,英雄的气节不会变。”
什么是天生的江湖味?
预告片中可窥一二。
先看「武器」——
江湖故事,离不开火拼这个关键词。
街头群殴:
孤胆单挑:
无不看得人触目惊心,背脊一凉。
为什么?
个个用的不是花大价钱买来、可以一枪毙命的枪火,而是寒光闪烁、随地取材的“冷兵器”。
酒瓶、锤子、长刀、甚至有自制的护身马甲……
显而易见的凶险之下,拼的就是谁更敢舍命。
这股子狠劲儿,是江湖味不可或缺的一环。
再看「规矩」——
即使生存环境边缘化,人们也奉行一套简单粗暴又健全有序的完整规则。
而且,地域不同,规则各有不同。
在东北这地界,江湖规则以“义”为上。
情义,道义,仁义。
真表现出来,倒颇有几分“侠”的色彩。
如预告片中,梅三坚持:
“我自己惹的事,我自己扛。”
赵红兵判断是非的标准更为简单:
“在这世上,钱债情债面子债,必须得还。”
没有明文规定,却人人都按之行事;若有人坏了规矩,自然遭人唾弃。
当然,也有狡黠者会钻漏洞。
一句“打虎就得上虎山”,又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当规矩逐渐不作数,侧面说明,情义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江湖亦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而“后浪”最重视啥?
不是兄弟情义、英雄气概,而是金钱利益。
于是,随着跟不上时代的“老炮儿”一个个改变或消失,规矩再无人坚守,江湖也渐渐陨落了……
最后,看故事中的「人」——
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有一段对话。
令狐冲直言,想要退出江湖,从此不问江湖之事。
任我行反问: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用这话来形容夏雨饰演的梅三,再合适不过。
无论是年轻时的两肋插刀,还是多年后复仇的以一挡百,他心里永远有热血澎湃。
不服输,不怕干,不后退。
也许环顾四周,其他人早就为钱财折腰、被愚蠢出卖,他却稳稳地站在那儿,坚守一个时代。
他一个人,便成一片江湖。
我相信,在《东北往事之二十年》中,像梅三这样有故事的人不止一个两个。
崔珠(张静初饰)、赵红兵(胡军饰)、费四(吴樾饰)、赵二(张歆艺饰)……
这些人物命运交织、挣扎求生,构成整个故事的骨干,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二十年来多个层面的变迁。
因而,如何把人拍得鲜活饱满、有血有肉,也成为影片的重点。
在这里,不得不夸夸孔二狗的眼光——
选角太精准了!
影帝夏雨,向来是演戏有灵气、“千人千面”的代表。
生活中低调,但本人气质鲜明。
最难得是市井气与英雄气并存,且毫不冲突。
《古董局中局》中的许愿,便在京痞性情下包裹着正义感与使命感。
这次饰演江湖人梅三,自带一往无前血气方刚,于时代、于场景、于气魄无缝融入。
饰演赵红兵的胡军,光看气场,就想称他一声“大哥”。
在很多人心中,胡军版的乔峰最得原著精髓。
义薄云天又侠骨柔情,身怀绝技却绝非莽夫,而是克己服人的真·英雄好汉。
如今在电影预告片中一出场,他的大哥形象已有说服力。
唯一的问题是,赵红兵比之胡军以往的角色,会否更复杂更具魅力?
我十分期待。
女性角色同样惹眼。
张静初和张歆艺,一个媚一个飒,与原著人物气质十分贴合。
十年转瞬。
但有时候,时间只是发酵情感的利器。
今天,我依然能看到诸多读者为那段动荡岁月所震撼,为一个细枝末节激情讨论。
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时代不同了,但年轻的热血荣光永远令人感怀振奋。
这也是为什么,我无比期待《东北往事之二十年》在五一档的上映。
那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和二十余年间的社会变迁,终将现身大银幕。
希望孔二狗能往「真」和「深」去拍,让观众看到一段真正的《东北往事》。
若能如此,等十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