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江门日报」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爱读会读深读”。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莫英玲
“双减”政策背景下,减了孩子们的作业量,那么增了什么呢?毫无疑问,当然是阅读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整本书阅读及其教学,不再仅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不仅仅是创建阅读特色的具体途径,而是民族永续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是时代的呼唤。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原则
1、坚持课堂导航,课外驱动。
低年级:先读给学生听,当学生有了一定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教师及时放手,让学生感到可以像大人一样进行阅读了,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从而培养阅读兴趣。
中年级: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重点在于从不同角度看书中人物,讨论故事描写的手法等。
高年级: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或者故事情节进行交流。
2、坚持指导为辅,自读为主。
低年级的阅读计划一般是师生共同制订;中年级的阅读计划应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方式自主完成;到了高年级,应引导学生自己规划阅读进度。
以六年级的学生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为例,《小英雄雨来》共有41个小故事、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每天阅读4个故事,10天左右读完;也可每天读15页左右,11天读完。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规划,切实可行即可。阅读进度也可随时作调整,比如,今天时间紧张少读几页,明天可以多读几页。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典读物就摆在孩子面前,如何激发孩子对书籍的阅读兴趣,更有效地品味经典?如何让孩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老师上好导读课,非常重要。
1、利用电影激发阅读兴趣。很多文学作品都被制作成电影,我们可以播放电影中的精彩片段,如可以播放电影《小英雄雨来》中雨来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精彩片段,激发他们阅读这本小说的兴趣。
2、利用故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小说往往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我们可以利用小说这些特点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如可以出示《童年》中阿廖沙与外祖母初次见面交流的情景片段,其中“可笑”“让人糊涂”等儿童化的语言,充满童真童趣,加上外祖母慈祥、有幽默感,均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小说的兴趣。
3、拓展信息激发阅读兴趣。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
除了上述方法,教师也可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
设计问题推进深入阅读
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大声朗读故事,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高年级是分章节的阅读和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各个章节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