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的艺术:从文学到电影》对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系统地界定了文学和电影改编的术语,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以研究原著改编,提供了包括小说、非小说文学、戏剧、动画片等各类题材改编的研究案例加以细致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改编失败的原因。
作者以《马耳他之鹰》《杀死一只知更鸟》《记忆碎片》等著名改编电影为案例,对其原著小说、剧本、改编电影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和分析,系统地介绍了研究原著改编的方法,并精选各类题材的改编材料,供读者研读学习。
关于作者约翰?M.德斯蒙德
达奇斯社区学院英文专业副教授,专攻电影与文学、电影与政治方面的研究。
彼得?霍克斯
东斯特劳斯堡大学英文专业教授,教授文学与电影方面的课程。
精彩书摘|小说改编的一些基本原理长度
让我们从一些基础的数学计算开始。小说的篇幅通常比较长,当代小说平均长度为~页,19世纪的小说甚至会更长一些。例如,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首次在英国出版了3册,一些现代版本也超过页。
若要改编一部~页的小说,改编者最担心的就是影片会长达2小时。一页剧本在银幕上大约占据1分钟时间,因此,剧本平均大约~页。当剧本长度只占小说长度的1/3时,编剧要如何把小说转化成剧本呢?
裁剪
很明显,改编者不得不从故事中剪裁掉一些元素。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决定将弗兰克·诺里斯大约页的小说《麦克提格》逐句拍成电影,结果在年,他拍出了一部长达9小时的电影《贪婪》,成为早期电影改编的一个教训。
米高梅电影公司高管总结说,没有电影放映设备能够播放如此长的电影,也没有观众会坐着看完这种电影。后来,米高梅公司把这部电影缩减到原始长度的1/4,电影长度大约为2小时15分钟。对于所有的小说改编者来说,《贪婪》的制作都具有一种警示作用。并不是小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被拍成电影,小说和电影之间并不存在一种“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因此,抛弃一些叙事元素是必要的。
在一次采访中,乔尔·恩格尔询问编剧尼古拉斯·梅耶是如何为米格尔·塞万提斯页的小说《堂吉诃德》编写剧本的。
乔尔·恩格尔:“那一定是一个很长的剧本。”尼古拉斯·梅耶:“事实上,它是一部页的标准长度剧本。我所做的就是我改编小说的方式。我拿出一个笔记本,重读小说,把每一页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我把页的小说转化成了一个只有页的大纲,并在每句话后面标注页码。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很好地了解一本书。然后你可以以大纲的形式阅读这本书,并选出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内容,需要和不需要的内容。”
尼古拉斯·梅耶的方法就是将这页小说的每一页缩减成一个句子,然后从这些句子大纲中做进一步的剪裁。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即便是改编一本普通长度的小说,重要的剪裁和压缩也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先从丰富小说内容的元素开始剪裁压缩,比如小说中的环境、角色和场景解说,对话以及陪衬情节等。
视觉化和旁白
大多数传统小说都是以解说开始的,在解说中描述环境,给出背景,介绍人物角色,设定最初的矛盾冲突。电影则善于用视觉来释义。罗伯特·吉丁斯认为,移动的图像把你带到那里,带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向你展示人物和事件。马歇尔·麦克卢汉解释说:
电影有种存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它能够用图像瞬间将一幅全景画面展示出来,而这些图像则需要用很多页的文字来描述。电影能够在下一瞬间重复画面,并可以持续重复这方面的详细信息。此外,在如此庞大的读者群面前,作家无法掌握如此大量的细节……
电影可以用视觉化的方式来表现传统小说开篇描述的地点,而小说中对人物角色的长篇描述也可以迅速通过电影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声音和说话模式来传达。
另一种压缩小说的原始表达的方式,就是让电影开场镜头产生双重作用,即在银幕上展示演职人员名单的同时,用视觉化形式表现情景。例如,电影《众神与野兽》(),由比尔·康顿执导,改编自克里斯多弗·布拉姆的小说《弗兰肯斯坦的父亲》。这部电影就是以重叠在画面上的演职人员名单以及加了标题的连续镜头开场。影片讲述了詹姆斯·威尔生命最后几天里发生的故事,他是《弗兰肯斯坦》和其他几部恐怖电影的导演,他退休了,是一个孤独的人。影片还讲述了他在病痛中与一位年轻的园丁克莱·布恩之间的一段关系。影片开始时出现的字幕与强健的克莱在一辆破旧的拖车上醒来的画面相互重叠。克莱身上的物品——香烟、有海洋徽章的打火机、啤酒瓶、工作靴和凸显肌肉的紧身衬衫决定了他的角色定位。
《众神与野兽》电影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他走进装满园艺工具的小货车,将其开上高速公路,前往一处富有的观景住宅。他沿海行驶,沿途可见棕榈树和20世纪50年代的复古汽车。影片播放了大约3分钟,房子里的威尔向外看见一个新园丁,一个被玻璃、窗帘和布帘隔绝在他注意力之外的年老同性恋者。那个画面之后,字幕结束了。这种将字幕与电影画面重叠的方式是对电影时间的经济利用。它用视觉化方式来复制小说中对时间、地点、人物和原始情境的描述,同时也标示出电影的片名、主演、编剧等。
旁白,一种通常用来设置观点的电影技巧,也被用来经济地传递表述信息。你可以在电影《远大前程》()菲利普的开场评论中,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尼克?卡拉韦前16分钟的旁白中,《杀死一只知更鸟》()斯各特年轻和年迈时的旁白中,电影《好家伙》()亨利?希尔和他妻子的旁白中发现这些有趣的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运用幕间字幕
另一种替代小说解说的方法就是运用幕间字幕,无声电影的观众对其很熟悉。电影《马耳他之鹰》开篇对猎鹰雕像及其传说的简要叙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样,在年和年改编自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的电影中,幕间字幕被用来呈现小说中的一些阐述信息。在弗兰克·鲍沙其执导的年的版本中,幕间字幕标示出战争和战争的两个前线。
灾难和胜利是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每一个记录在案的民族所写的。但是,荣誉之卷铭刻着两个名字:马恩河和皮亚韦河。
查尔斯·维多执导的年的版本则提供了更多延伸的阐述。
我们来讲述一个故事,关于一战的最疯狂的戏剧之一,是发生在积雪盖顶的阿尔卑斯山峰和意大利北部的泥泞平原上的故事。在年至年间,意大利人反抗德国和奥地利入侵者。没有人比他们更英勇地战斗,没有民族比这个民族更英勇地奋起抵抗,并从失败走向胜利。但是,我们的故事讲述的不是战争本身。这是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男孩和英国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向军队悲剧地告别时,大炮在轰鸣。
幕间字幕在现代电影中很少被用到,即便用到,通常也是高度缩减为银幕上的一行文本,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威尼斯,年元旦”。这种类似电报的表现形式,经济地承担了部分叙述功能。
跳过解说
有时小说会用几十页的文字描写故事背景、人物和他们最初的状况。不同于小说中这种较长的解说,电影经常以激烈的冲突开场。这是因为电影导演觉得他们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通常情况下,编剧们会阅读小说中最重要的戏剧冲突,然后以这个冲突作为影片开场,先越过介绍性的材料,然后在影片后面的部分策略性地加入一些必要的背景。
这种技巧被斯图尔特?伊恩?伯恩斯描述为:
直到深入到小说后面的内容,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电影开场。比如小说《克莱默夫妇》,在合适的剧本开场内容出现之前,作者以40多页的文字交代背景信息??这样的改编方法,跳过了小说的解说部分,在电影中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戏剧开场。当然,这种戏剧情境同时也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以此来设置基调。
约翰?休斯顿执导的电影《白鲸记》(),分配了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序言中关于白鲸的材料,削减了小说第一章的大部分内容,包括以实玛利漫长的关于他为什么出航的沉思。关于地点方面,编剧雷?布拉德伯里发明了一个用背景音乐表现以实玛利走下山坡、走进水中的情景。同时,他的旁白描述了他出航当水手的一些心理动机。电影迅速转向梅尔维尔小说第二章的内容,第一个戏剧场景中,以实玛利遇见了鲸鱼客栈的居民。
《白鲸记》()电影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淑女本色》的改编,也是跳过开头叙述的一个例子。在这部小说中,伊莎贝尔?阿切尔,一个迷人的美国女孩儿,被很多男人追求,最后答应嫁给其中一个男人。小说以伦敦北部的一个庄园里的茶叶开篇,在这里,沃伯顿勋爵第一次注意到新来的伊莎贝尔,但是直到小说的第十二章他才向她求婚。然而,电影是以沃伯顿勋爵的求婚开始的,省略了书中将近页的内容。大部分小说改编成电影,不是在小说的开头寻找电影开场内容,而是从小说的主体部分选取。
削减人物角色
将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往往要削减掉小说中的一些人物。比如电影导演将《乱世佳人》改编成电影时,只做出细微的改动,这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是一本畅销书,大多数观众都很了解这个故事。然而,也许有人会问,这部小说长达多页,如何才能够将其贴切地改编成电影呢?编剧琳达?席格解释了故事中被剪掉的一处。
在电影《乱世佳人》()中,你会看到斯嘉丽?奥哈拉、瑞德?巴特勒、梅勒妮、艾希礼、皮蒂帕特姨妈、德博士、百里茜和奶妈等人物。若你读过小说,你会知道其他几个重要人物,如阿奇、威尔和总督。在小说中,斯嘉丽的母亲艾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价值观、她的善良,以及她身上的南方淑女形象都为斯嘉丽做出了榜样,也是她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愧疚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电影中,我们却很少能见到艾伦。因为电影的时长有限,她是需要被牺牲掉的。
《乱世佳人》()电影海报
图片来源:网络
相类似,罗伯特?本顿在改编理查德?拉索的小说《大智若愚》时,也大约裁掉了20个章节的内容,以便将页的小说改编成分钟的电影。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电影《午夜善恶花园》()中,原小说的个人物,将近半数被删减或合并了。通常情况下,由于电影时长的限制,改编者不得不削减小说中的人物。
削减场景
除了人物,改编者经常要剪掉那些不能推动情节发展的不必要的场景,或者那些在揭示或发展人物角色时并不关键的场景。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于年由马里奥?普佐的小说《教父》改编的电影中,伯恩斯给出了一个削减场景的例子。
小说《教父》的前1/4内容涉及年轻的维托(马龙?白兰度饰)在美国和他在纽约的早期生活。这些内容都很有趣,但是在剧本中,它们没有推动人物角色或故事向前发展。在电影中,一个他与大家庭中的一员在一起的场景表明了他是一个经验丰富、令人敬畏的男人。
电影《教父》剪掉了大量关于维托早年生活的内容,然后用一个场景来弥补这些遗漏。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关于维托的背景资料,在年的《教父2》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为那部电影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削减次要情节
次要情节,即平行于主要情节,并推动主要情节发展的较小的情节。一些小说家创造出很多次要情节,来推动、支撑主要情节的发展,并增添小说的趣味性。通常,若一部小说中有大量的人物角色,他们之间的很多故事都是由次要情节来带动的。因此,一种缩减小说的方式,就是删掉或压缩次要情节。
例如,在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卡拉韦与乔丹?贝克保持着一段浪漫的关系,这段关系与杰伊?盖茨比和黛西?布坎南之间的关系平行发展。然而,在年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中,编剧删减了涉及卡拉韦和贝克的关键场景和对话,次要情节被大幅删减了。类似地,在拉索的小说《大智若愚》中,主要人物60岁的萨利与鲁思之间有着一段长期的外遇关系,这个女人将近50岁,嫁给了一个多疑的男人。鲁思有两个已成年的孩子,其中一个也嫁给了一个善妒的男人。萨利和鲁思的爱情,以及鲁思的亲戚们的故事都被省略了,从而缩短了影片的时长。
合并场景
有时改编者不剪掉叙事元素,但是要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以压缩影片长度。例如,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淑女本色》中,沃伯顿勋爵第一次向伊莎贝尔求婚是在全书的第十二章,被断然拒绝后,他在第十四章又求了一次婚。简?坎皮恩的电影将这两次求婚合并到了一起。这两次求婚中都包含了重要的对话,但显得很多余,因此把它们压缩起来才更有意义。在约翰?伯兰特的小说《午夜善恶花园》中,吉姆?威廉姆斯曾四次尝试谋杀——其中三次在萨凡纳,一次在梅肯。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改编电影中,这四次尝试被结合成一次延续性的尝试,占据了电影很大的比重。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托尼?理查德森执导的电影《汤姆?琼斯》()就把小说里设置在旅馆的多个场景混合在一起。
艾伦?杰伊?帕库拉的电影《鹅塘暗杀令》()改编自约翰?格里沙姆的悬疑小说。根据这部电影,伯恩斯阐述了合并场景技巧的另一种运用。
在小说《鹅塘暗杀令》中,达比?肖在很多场合里都打电话给记者格雷?格兰瑟姆,以引起他的注意。而在电影中,我们只看到两次这样打电话的场景。这些电话内容被重写后,包括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并暗示了其他几次沟通的存在。(这种策略经常被用在电影改编中,通常用一句话来暗示其余内容,比如“你为什么一直给我打电话”。)
由此可见,合并场景是一种既节省时间,又能囊括小说要素的方式。
《改编的艺术:从文学到电影》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作者:[美]约翰·M·德斯蒙德[美]彼得·霍克斯译者:李升升出版时间:年03月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三大网店直接购买本书
感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提供图书资料
百道好书本月推荐第18本书,总第87本。
——end——
(本文编辑 安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