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文化,我们该谈论些什么环球影迷

传媒内参导读:传媒内参对话《环球影迷大会》主持人兼制作人梦桐、总制片人任力及其主创团队,解码环球影迷文化盛宴背后的创作故事。

来源:传媒内参节目研究组

文/朝明

今天,中国电影界热衷谈论电影工业,鲜少谈论电影文化,而在票房突破亿,影院的观影人次接近15亿之后,弯道超车的中国电影如何释放文化内核?

就像卡佛小说的深思一样,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电影文化或许是难以捉摸的抽象大概念,那么,关于电影文化,我们应该谈论些什么?

日前,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梦桐和张斌联袂主持,梦桐担任制作人的央视首档以影迷为主角、以电影知识为题目的全民参与大型电影文化竞赛类节目《环球影迷大会》登陆CCTV4中文国际频道,与全球影迷开启跨越国界的电影文化之旅。

电影文化与电视艺术碰撞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环球影迷大会》能为中国乃至全球影迷带来哪些惊喜与收获?如何深刻理解电影中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震惊”、“文化冲突”、“文化共鸣”?传媒内参对话《环球影迷大会》主持人兼制作人梦桐、总制片人任力及其主创团队,解码环球影迷文化盛宴背后的创作故事。

《环球影迷大会》主持人兼制作人梦桐(左二)、总制片人任力(左一)

从新闻主播到节目制作人

梦桐:以创业者的姿态全力以赴

《环球影迷大会》由曾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的梦桐和张斌担任主持,两位主播一改往日荧屏印象,跨界探讨电影,与参赛选手一起分享观影经历与感受。

同时,梦桐还担纲《环球影迷大会》的制作人,从节目研发策划、选题录制到嘉宾沟通、现场调控、后期剪辑全程投入到节目制作播出的各个环节。

梦桐

“选择了做一名制作人,就要重新去创造一档新的栏目,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创业者,势必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这次台前幕后兼顾的跨界尝试,在梦桐看来是以创业者的姿态全力以赴的一次创新之路,“任何一个惊喜都是需要冒险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冒险的精神,就永远不会前进,我和我的团队以一种‘富贵险中求’的创业精神面对新节目。”

《环球影迷大会》是央视继《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重磅打造的电影文化类节目。据梦桐介绍,《环球影迷大会》第一季共13期,每期以一个主题展开电影知识竞答,包括战争、爱情、喜剧、武侠、儿童、青春、超现实、动作等题材。

在节目形式上,《环球影迷大会》选择了富有电影元素的全新赛制,全程比赛激烈紧凑又不失文化水准。节目单期通过突出重围、七步之遥、超迷无双三个环节,角逐周冠军。

在文化水准方面,著名导演谢飞、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电影学博士高山,以及著名编剧、影评人史航组成的专业嘉宾团为节目的专业性、严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袁和平、宁静、路阳、李菁等众多电影人担任飞行嘉宾鼎力助阵,为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

从题目到赛制,充分考虑到影迷、观众和所有热爱电影者的需要,《环球影迷大会》希望通过赛程、题目、专家的点评和选手的表现,生动展现影迷的风采和当代国人的精神风貌。

“之所以称之为影迷,不仅仅是他的阅片量、答题的准确性、对题目和电影的阐述,最重要的是通过节目展现影迷对电影的热爱、对电影的理解,展现出影迷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梦桐说。

传播电影文化、普及电影知识

向全球影迷和电影人致敬

“《环球影迷大会》第一期赢家是一位老阿姨,她看过很多老电影,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也会和老阿姨一样,依然活在少年的电影梦里。”微博网友薇拉在看过节目后如此感言。

《环球影迷大会》首期节目以战争影片为主线,72位影迷组成超迷团选手,与专业嘉宾清华大学教授、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电影学博士高山,演员杜江及其夫人霍思燕,以及媒体团成员,共同掀起首轮电影知识风暴。《小兵张嘎》、《智取威虎山》、《辛德勒的名单》等中外战争题材经典影片也引发观众广泛热议。

网友陈女士说:“由专为盲人讲解电影的心目影院联想到河濑直美导演的新作《光》,亦是电影解说员用声音让盲人看见世界,而电影的发明人卢米埃(Lumière)法语意为光,我们都是追逐光的孩子。”

“我们的节目是一档专门为影迷精心打造的电影文化竞赛类节目,在这个舞台我们一起说电影、聊电影、猜电影、探讨电影、热爱电影,总之我们一生爱看电影。”

“无论你是全科影迷、类型达人还是老电影的爱好者;无论你喜欢配音还是喜欢扮演,在这里都能找到旗鼓相当的对手,并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主持人梦桐和张斌的这番话点出了《环球影迷大会》的创作初衷。

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国外影片,电影兼具文化和商品的双重属性,首位的一定是精神文化属性,它必须承载民族精神文化价值,成为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学习、体验和传播平台。

《环球影迷大会》正是基于电影的艺术属性和文化影响力,以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影响全球为起点,传播电影文化、普及电影知识,以影片为纽带桥梁,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沟通交流,带着厚重的文化担当。

“通过电视化手法以电影为主线的形式,唤起全球华人对电影的热爱和回忆。”在梦桐看来,当下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与几代电影人的努力息息相关。同时影迷也是电影票房的最大贡献者,节目的创作初衷之一也是向全球影迷和电影人致敬。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观众、影迷的贡献功不可没,应该给予他们对电影更多的表达机会。”总制片人任力希望节目可以普及电影知识,激活观影思维,提高观赏水平,从而使观众有多维度的观影视角。

《环球影迷大会》的播出对弘扬电影文化起到普及大众文化而非针对小众影迷的作用,让公众不仅愿意欣赏电影,更学会从艺术维度看电影。

从电影工业层面来讲,通过《环球影迷大会》的平台还可以重拾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在经典影片当中获得沉淀的力量;从观众角度而言,通过电视节目竞答、访谈、讲述的表现形式,让电影从一般性的消遣娱乐中跳脱出来,从而推动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

以“知识问答”切入

带来电影文化与电视艺术深度碰撞

当电影文化与电视艺术深度碰撞,《环球影迷大会》以多元的形式出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知识问答”的设置呈现精彩纷呈的电影文化,无疑在文化类节目竞相绽放的潮流中开辟出新的内容载体和传播路径。

《环球影迷大会》以电影文化为内核,在文化类节目的深度和广度上做了拓展,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多样化探索。不过,梦桐坦言,电影文化知识竞答节目比诗词、成语类节目的制作难度更大。

“电影看似是一个丰富的表现形式,从出题和策划而言,却是非常繁杂和海量的工作,这是节目组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主创团队不断攻克的难题。”梦桐说。

“出题不是主要目的,因为节目不是一个考试,节目更需要兼顾可视化表达、趣味性、文化性。”任力表示,《环球影迷大会》在题目设置方面,除了一些基本的电影知识点之外,主要从电影中打动影迷和观众的情节入手,在情节中提炼出知识点,此外还涉及一些与电影相关的专业题目,节目更倾向于电影知识普及。

《环球影迷大会》通过文字、视频、图片或者三者相加的方式灵活出题,这些题目涉及到中外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经典台词、背景音乐等。

如《智取威虎山》中的“老九”是谁?在《伊万的童年》中,伊万从德军占领区回来后,从衣兜里掏出一些在森林中采集的干果等物的作用是什么?在《奇袭》中,方勇带领的侦察兵小队在通过伪军设置的关卡后遭到了敌人的追击,方勇最后是通过什么方式摆脱敌人的?

《环球影迷大会》节目中出现的经典电影片段,或是一种集体的主观认知,或是冲击力强烈的艺术电影,也可能是老少咸宜的娱乐电影;它或是一出30年代的黑白胶片,也可能是刚刚上映的3D大片,电影让我们去了解和感知外部的世界,也通过电影来感知我们自己,而打动人心的影片会让你一看再看,常看常新。

而中国不缺忠实的影迷,缺的是让影迷相遇的地方。当前,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影迷”群体文化消费的多元需求。

正如尹鸿所说,观众口碑对电影票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显著的变化。“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已经不再以影院建设、银幕数增加为单一动力,观众对电影艺术水准和工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好不好看、口碑好不好对观影决策越来越重要。”

《环球影迷大会》通过观众的视角、影片的广角走近电影文化,生动体现出电影与文化的“共生”,更能够帮助观众深入了解电影,理解电影中的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同时节目汇聚中外优秀影片,也体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