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的科幻小说可追溯至朱尔凡尔纳(JulesVerne)和HG威尔斯(H.G.Wells)在十九世纪末期的作品,科技史家詹姆斯格雷克(JamesGleick)在新书指出,只有在工业革命社会和技术快速变革后,这个文学类型才有可能出现。突然之间,人们深信未来可以跟现在不同,而这种心态完全体现在科幻小说里。
年代的太空竞赛是狂热追求科幻乌托邦主义的时代。今天,主流文化崇拜像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Branson)或伊隆马斯克(ElonMusk)这些资助研究私人太空旅行的「天才富豪」。但在年代,太空探索曾是公共责任与荣誉。在美国,人们想象的典型太空英雄为白人男性,外型拥有方下巴和利落平头,就像参与水星计划的太空人一样。然而,年东德的「德国电影股份公司」(DEFA)制作出一部观点与众不同的太空电影:《沉默之星》(德文:DerSchweigendeStern,波兰语:MilczcaGwiazda)。
《沉默之星》为跨国组成且种族多元化的太空团队,里面包括非洲工程师、中国植物学家和日本医生。
《沉默之星》为跨国组成且种族多元化的太空团队,里面包括非洲工程师、中国植物学家和日本医生。剧情描述在不久的将来(年),太空船前往金星调查一则威胁发动袭击但信号模糊的无线电信息。这部电影改编自波兰科幻小说作家史坦尼斯劳莱姆(StanislawLem)的第一部小说,想像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在美国社会主义者的合作参与下,共同取得重大的科学发现,并将人类从存亡之际拯救出来。他们航行时认识到无生命体的金星历史,为紧张的冷战时期提供寓意深远的警世故事。
当年斯大林去世后,这个充满希望愿景的题材才有机会实现。但在不民主的东德,视频所传达的信息和制作过程都受到国家干预而必须不断协商。由于这是东德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德国电影股份公司全力以赴打造宏伟壮观的布景与特效,甚至特别制作了无线电控制的机器人,并使用色彩饱满的爱克发彩色胶卷(Agfacolor)拍摄。事实上,它是电影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东德电影。
但这部电影还面临政治难题:它必须取得西方国家的发行协议,但东德文化当局抱怨电影在宣扬社会主义方面做得不够明显,而且人物刻画过于随意,特别是美国人的角色部分。为了修正必要的改动,制作过程又往后推迟了好几年,而这些调整也让角色看起来太严肃,难以激起观众内心的激情。
最终,这部电影仍顺利在西欧和美国上映,尽管内容经过删减(原版为93分钟,删减版为79分钟,所有关于广岛原爆的内容都被删除,角色国籍也经过修改或对调)且没有宣传广告,但它出现的时机恰巧是民权运动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并对当时社会主义者批评美国种族主义情形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太空航行的社会包容愿景后来启发了另一部乌托邦科幻系列电影,这部电影同样描述一支不同种族的男女共同执行太空任务的未来——《星舰迷航记》(StarTr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