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电影《死亡诗社》,最近在重温。
有话集(二)
个人想法存储条读取
……
最近玩物丧志,事实证明“丧志”以后大脑停滞了,低速输出。
三月十八日
“学术水平主要是理论水平”
王向远老师说,目前的中国文学史教材都是在时间断代框架下写成的,也就是位于“三古七代”框架下,所以中国文学史没有理论建构。
但脱离时间框架还能怎么写中国文学史?打破既定框架是很难的。如果按照文体发展来写,比如“诗、词、曲”、“神话、史传—诗骚、寓言散文……白话小说……”,那不是又进入到分体文学史的框架中?我去看了王老师《东方文学史》的逻辑:“信仰的”——“贵族化的”——“世俗化的”——“近代化的”——“世界性的”,也就是说,其中有一个很宏观的概括,中国文学史似乎也可以遵循这个逻辑来写,如果打破朝代边界,可能一些牵强附会的、模糊不清的问题就好解决多了。值得再想想。
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