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最终将《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的时长定为分钟,在漫威和DC开发的所有超级英雄体系电影中,这是在院线放映的超英电影中最长的一部了。作为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阶段性终结,这部电影融汇了十几位超级英雄,多条故事线,繁复的特效打斗场面,如果在两个半小时的版本中呈现出这些无疑是有些困难的。一般而言,院线不愿意为时间超过三个小时的电影排过多场次,长时间的电影挤占了其他影片的排片空间,而影片的空座率高的话,对院线更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凡事总有例外,这些年来,我们在院线也看过很多“超时”大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首先要提及的就是克里斯托弗·托兰执导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两部电影的时长分别为分钟和分钟。迥异于其他超级英雄电影的风格或是酷炫或是逗比,诺兰所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有着严肃的艺术追求,该片的第二部《黑暗骑士》更是被评为创造了超级英雄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甚至诺兰拍摄的蝙蝠侠最终章也没能超越第二部的人物塑造和理念探讨。也正是这几部超级英雄电影的成功,让诺兰几乎接棒斯皮尔伯格,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期待的大制作导演。《黑暗骑士》之后,他的影片时长几乎都突破了一般商业类型片的时长,《盗梦空间》时长分钟,《星际穿越》则为分钟,是诺兰目前所执导的影片中最长的一部。诺兰的电影往往都是“大事件”电影,格局恢弘,立意深邃,同时又对普通观众很友好,所以一路下来制片方对他寄予厚望并认可他的绝对实力,他也拍出了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的商业大制作,非常巧妙地平衡了作者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关系。而超级英雄电影中,要仅仅说单部时长最长的,还是导演扎克·施耐德推出的《守望者》分钟的剪辑版,这个剪辑版本并没有登录院线,电影的院线版本时长分钟。扎克·施耐德的电影就是这样,在《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中,扎克·施耐德延续了《守望者》的老路子,院线版本的时长仅为分钟,而导演后来推出的导演剪辑版时长高达分钟。与诺兰不同,扎克施耐德的舆论口碑两极分化,赞者称其为“深沉内敛”,而贬者则斥之为“拖沓冗长”。但在超级英雄电影普遍走起搞笑路线的当下,扎克施耐德的意义也许会慢慢凸显:超级英雄也许并不需要如漫威那样,一味地进行插科打诨,试图去取悦观众,超级英雄也有自己的个人心事,也有那种绝非是刻意设计的真正的内心缺失。与商业类型大片不同,文艺电影的加长版往往惹怒制片公司,甚至遭到制片公司的阻挠上映。意大利导演莱昂内的最后一部作品《美国往事》在年上映时,制片方嫌其原本近4个小时的版本不利于票房,将其缩减为分钟的版本,结果上映后观众大呼看不懂,媒介也是一片恶评。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知道,该片巨大的叙事体量和在不同时间线交叉叙事时的巧思,然而缩减了近两个小时的版本让这部电影变得不伦不类,语焉不详,观众完全无法体会这部电影中所流露出的对友情、爱情和人生况味的哀伤表达。也是基于此,莱昂内一度饱受摧残,郁郁而终。他生前本来要拍摄的战争巨制《斯大林格勒》也就宣告破产。历经多年之后,《美国往事》成了文艺青年群体中的必看之作,人们津津乐道于各个时长版本的电影中都删减了哪些内容。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的电影大多也为“加长”电影,三年前根据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小说《沉默》改编的同名电影,时长为分钟,而《华尔街之狼》的影片时长则为整整三个小时。马丁·斯科塞斯是典型的作者导演,在他的电影叙事中,作者性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也是好莱坞少数拥终极剪辑权的几个导演之一。在利益考量与内容表达之间永远存在着天然的矛盾,这在各个阶段的影史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电影事件,而随着流媒体进军电影业,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心仪流媒体对他们的宽松政策,有了与制作方抗争的勇气和资本,毕竟以Netflix为代表的流媒体是一群“院线电影迟早要完”的信徒。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