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改编如何向优质文学借力

文学,向来是培植精品影视剧的沃土。曾经,《围城》《红高粱》《活着》乃至“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屏,成为文学改编影视剧的典范;近年来,改编自小说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同样打造了一幕幕影视经典;此外,网络文学也催生出《大江大河》《琅琊榜》《都挺好》《庆余年》等影视佳作,为荧屏增添了不少看点……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优质文学影视化改编在创造艺术精品甚至艺术经典上的可能性,也呈现出市场和观众对于此类作品的欢迎和青睐。近期,《人世间》《风起陇西》等作品取得的高口碑,更折射出优质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的新方向和新路径。一方面,此类作品在视听呈现、情节叙事和价值表达上更为精进,全方面提升了影视创作的水准,凸显出国剧精品化的创作趋势。另一方面,其在影视化过程中改编力度更深,尤其注重彰显作品的时代气质,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观众的观剧品味和诉求。从文学精品中寻找创作资源纵观近年来的影视行业,背靠历史、面向现实成为一大主题,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则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勾连历史和现实的文本资源。年初播出的由梁晓声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收获了无数观众的追捧,接连登上各大社交媒体榜单前列,话题度不断攀升,成为当之无愧的开年爆款剧。有人将《人世间》称之为“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洋洋洒洒58集电视剧,深刻地勾勒出中国近五十年来国家发展的宏伟巨变和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除现实题材小说之外,不少历史题材小说同样进入影视创作的领域,如《长安十二时辰》《叛逆者》《风起陇西》等剧,其以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传奇色彩浓郁的历史故事和精致独到的艺术审美俘获观众的心。而这些作品不只基于五千年璀璨的中华文明,也来自创作者立足当下回望历史的理性思辨。由央视、新丽电视、爱奇艺等联合出品,改编自作家马伯庸同名小说的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近期引发了收视热潮,该剧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围绕“失街亭”讲述了“三国间谍”陈恭与荀诩的跌宕命运。此外,马伯庸还有《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等多部小说此前成功完成影视化改编,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响。他将此类作品定义为“历史可能性小说”,即在基本的历史写实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创作合理虚构,填补历史的缝隙。马伯庸的作品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