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绿流(编写)这一次,要介绍的作者,都和中华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或是民国名门的后裔,或是亲历时代变迁的西南联大学子,或是继往开来的新生代。不论出身如何,他们今天的共同身份都是文学家,大师级别的。他们都还活着,祝愿他们长寿并且笔耕不息。ps:没有龙应台,我很尊重她的家国情怀和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但她的文笔并不算顶级。这次要推荐的,是文学或学术界大师级的人。另外,像白先勇、齐邦媛等在内地比较知名的,这次也不说了。1、袁劲梅袁劲梅,美国克瑞顿大学哲学教授,海外华语文学家,作有散文、诗歌、小说及哲学论文。中篇小说《忠臣逆子》,带有强烈自传风格,用温厚幽默的笔触书写下一个传统家族在时代转型中的选择。《忠臣逆子》收录《忠臣逆子》、《罗坎村》、《九九归原》、《老康的哲学》、《明天有多远》五个中篇,各自独立成篇,却又成一系列。看标题就知道写的是大时代中的个人。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文风,一种妙不可言的幽默感,人物分析透彻,有种李安父亲三部曲的感觉。书摘:中国的官制并不是为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设的,那是为一个封建的宗族社会设的。我们仰着头,等着天上掉下来新制,新蓝图,就算这些东西掉下来了,天上掉下来的永远也不可能是民主。县长可以把警察当家丁用;警察可以把老板当钱囊用;老板则可以买到他想要的各种利益。这张关系网上的每一个结写的都是宗族社会的密码。它们很功利地判断我们这个社会的对与错。其他主要著作有:《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月过女墙》、《田间-美国小镇文化》2、王鼎钧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抗战时和家人分离,有四年多时间在日本占领区生活,打过游击;抗战军兴,年夏去大后方投入将军创办之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抗战末期初中毕业即辍学从军,年到台湾。年代初期,王鼎钧进入工作。年至年间,在台湾“文艺协会”主办之“小说研究班”,从事小说创作之研究,并开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工作。李仙洲中国广播公司王鼎钧的写作深受影响,着有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他说:「我不是在写历史,历史如云,我只是抬头看过;历史如雷,我只是掩耳听过;历史如霞,我一直思量『落霞孤鹜齐飞』何以成千古名句。」沈从文书摘:小时候,望着天上的白云,只幻想自己的未来,不“考证”自己的过去。就这样飞奔而前,把历史,把史官,都抛在身后脑后,无暇兼顾。情感相通,仿佛整个青年时期都在策划怎样成为一个大人,却独独忘了那时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平淡文字,钝痛如斯。3、张大春先去听一首音乐,周华健《泼墨》,作词人,张大春。那歌词,才是真的中国风。张大春,祖籍山东,属于“台湾外省人第二代”。小说家,现任辅大中文系讲师、News98电台主持人。张大春的写作技巧十分全能,呈现出少见的先锋现代风格,内容天马行空,有时让人难以入戏,却又不得不赞叹他的才华横溢。评论界认为他“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小说《城邦暴力团》,看似黑帮新武侠小说,其实隐射了中国百年的变迁,以野史写正史,酣畅豪迈、神秘诡异。书摘:作为一个不能像蝼蚁蜉蝣般活命的人,即使竭尽所能的遁世远人,似并不免要在造化的播弄之下与人交接,遭遇。一旦交接遭遇,自然而然对人,对事,对物,对情便造成了哪怕只是纤芥之微的影响。如此一来,又隐之有呢?如此一来,力求遁隐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倘若这遁隐的妙道奥义并非离群索居,避世脱俗,则又有什么究竟可探,可求呢?吕元说道这里,不觉叹了一口气。那李某是个直肠直肚的人,睹此情状,亦随之惨然,咽声道:“师傅如此作想,那么自凡是个人,活一日岂不就隐不成一日?”著作:《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张大春的文学意见》、《欢喜贼》、《化身博士》、《异言不合》、《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没人写信给上校》、《撒谎的信徒》、《野孩子》、《寻人启事》、《小说稗类》(卷一)(卷二)、《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等。另外,再补充两个不是文学家,但是在学术界也堪称大师的人物。4、林文月林文月,年出生于上海日本租界。小时接受,年自上海回到台湾居住后,才开始接受中文教育。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份。她的老师是台静农,另外,她有个很出名的弟弟,连战。日本教育她的文学作品,风格比较女性化,很高贵,有种大家出身的古典美,平淡、自然、含蓄。选材能看出她对生活的热爱,留意细节之美,她在生活中热情好客,喜欢为家人做饭,有人说她是又一个。林徽因《京都一年》是她作于七十年代的日本游记,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作为一名深受日本文化影响学者,对京都的观察十分深入。书摘:《京都的庭园》所谓枯山水庭园,又称石庭,取材以石为主。凡山岩水流,皆以石砂表现,故设山则重选石与布置,设水则用白砂,而绘以水纹。北宗水墨山水特重画面中之余白,而余白之空间构成,正符合禅宗“以心传心”的教义,故寺院枯山水庭园之作,亦必然以余白为第一要义。枯山水庭园以石与砂为主,而白砂之上不可缺少变化之线条帚痕。画此线条者或为寺僧,或为作庭专家,皆需受高度技艺之训练。而白砂之上一经画线,往往保持多时,因此枯山水之庭园是属于视觉的欣赏,心灵的享受,却不准人徘徊践踏的。在功用性质上,枯山水庭园不同于回游式的池泉庭园,它与人之间有距离存在,故为“拒人”之庭园。学术著作:《谢灵运及其诗》、《山水与古典》翻译作品:《源氏物语》和《泉式部日记》5、余英时余英时历史学家、汉学家。他有一句名言,大意是:我没有乡愁,我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以他的学识,当然当得起这句话。年,19岁,就读燕京大学历史系,同年过罗浮关去香港,师从钱穆。年,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是史学泰斗杨联升。之后,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任教。50年代他在香港求学,倡导自由民主,文章被台湾当局查禁,同时期的大陆,余英时作为“资产阶级学术的代表”,也是被批判的对象。现今国内掀起国学热潮,大多是借尸还魂的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像余英时这样潜心研究学术的并不多。在学术之外,余英时对近现代历史人物的点评也很有意思。他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等作品,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6、叶嘉莹叶嘉莹,号迦陵,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从师于古典诗词名家,可能很多人在古诗词类节目上已经见过她了。她年生于北京,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在海外任教。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顾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