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电影,其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总是为影迷们津津乐道,本文将对影片中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分析。
一、潜意识理论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是克拉丽斯,她在FBI实习,并接了“野牛比尔”的案子,在罪犯汉尼拔的引导之下,逐渐摸清了案件的线索,同时也逐渐认清了自己选择进入FBI的原因——儿时的经历。无法接受羔羊即将被宰割的事实,羔羊凄惨的叫声唤醒了她内心的潜意识:她自身的善良,不允许自己对动物被宰割的事情熟视无睹,仿佛动物的痛苦自己也能感受得到,因为她自己也是一只羔羊,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因意外去世,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如同羔羊们,任人宰割,但是为何自己会选择去拯救羔羊,克拉丽斯自己也搞不清楚,通过汉尼拔的指点才得以解惑,究其原因,这一切都是“潜意识”的结果。
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的确存在,但是不会被人察觉到,许多行为的出现正是出于潜意识的缘故。克拉丽斯童年时期遭受种种不幸,潜意识里想要拯救和自己一样不幸的“羔羊们”,羔羊的惨叫声在她心里成为了弱者求救的信号,因此她才会选择拯救羔羊,但自己的力量实在太弱小,无法拯救所有的羊,即使抱了一只跑出来,最后也因为体力不支而放弃,羔羊们无法逃离被宰割的命运,但克拉丽斯可以,于是她逃走了,进入了FBI,力图使自己更强,但内心依旧存在着恐惧新心理,而选择拯救“野牛比尔”案子中的受害女子,也是她潜意识里的结果,同样是一种拯救弱者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经过汉尼拔博士的点拨,她终于克服了恐惧成功地救出了受害女性。由此看来,一旦人的心理动机无法实现,一旦之后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便会用行动来弥补内心的空洞,这是潜意识里的行为,且当事人并不会轻易察觉出来。
二、本我、自我和超我
主人公之二是汉尼拔医生。尽管他帮助了克拉丽斯破案,但仍掩盖不了他是吃人恶魔的事实。为何他会吃人?这就涉及到了弗洛伊德另一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同样是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人的原始欲望;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起着约束本我的作用;而自我是二者的调和者,是人有意识的部分。每个人都有正常的欲望,但是如果凡事都顺从自己的欲望,那么社会规范将会被打破,这时就需要“超我”来规矩自己的行为。
很显然,汉尼拔医生单纯地顺从了“自我”的欲望,这也许与电影中处处可见的宗教色彩有关。宗教色彩在他身上有明显的体现,一直以来,他的形象都是冷酷的、高高在上的,似乎是以上帝视角看着人间发生的种种罪恶。当他杀死狱警之后,将其悬挂起来并摆出基督受难时的姿势,这也许是他对救赎的看法:吃人是对被吃者的救赎也是对自己私欲的满足,他将自己幻想成上帝通过自以为正确的范式来拯救众生,却没有考虑到道德和法律观念。这就是纵容“自我”而不注重“超我”的后果。影片的最后,他打扮得和普通人一样,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也许给观影者们一个暗示:身边某个普通的人可能就是纵容“自我”的人。
故事中的穿线人物是“野牛比尔”。经汉尼拔医生的提示,“野牛比尔”是一个易性者,从小家长对他的性教育不够充分,导致他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错觉,曾申请做变性手术却被拒绝,导致心理扭曲,因此他剥掉女性的皮并制作成衣服。他的心理是最容易分析的,即由于缺乏关爱和教育并被世俗所不齿的道德观念导致的心理变态。对于性别的认知,应该在幼年时期就逐渐形成,期间需要家长的悉心教导,并营造正确的教育环境,然而“野牛比尔”的木器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才在他心里埋下了易性的种子。只有在这一方面他是变态的,他可以因为满足自己的变态心理而杀害许多女性,剥掉皮做成衣服,以实现自己的“蜕变”,他也可以因为看到小狗遭受痛苦而产生移情感受,表现出万分痛苦,这就是一个变态易性者的矛盾心理。由此看来,人心中总有个黑暗面,一旦受教育时没有得到好的引导,便会误入歧途。
三、电影效果
从整体上看,电影通过适合的配乐,幽闭的环境,巧妙的光影特写烘托出紧张又诡秘的气氛,牵动着观众的心,很容易地起到了引导观影者心理的作用。而通过三名主要人物的心理刻画,也让读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这也是一种移情感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三名人物内心世界的各种感受,或黑暗,或忧郁,或放纵,从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如果不受道德和法律约束,人心里的阴暗面就会无限扩大,导致做出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
这部电影的原型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这就更让人们产生了恐惧的心理,也同时反映出美国当时社会的混乱、种种泯灭人性的犯罪行为的猖獗,给人们一种心理暗示:生活中看似正常的人,心理有可能隐藏着万丈深渊;如果自己无法控制“超我”来约束“本我”,肆意纵欲的话,变回像影片中的罪犯一样,成为恶魔。
总结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其中蕴含的心理学道理多年来一直引人深思,不光是对自己,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物欲横流的年代里,纵容“自我”的确能获得快感,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对人物及社会心理的剖析,对观众观影心理的引导,都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因此会被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