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是两种相辅相成的风格,很多地区和文化的建筑风格,都深受文学风格影响,在名字上也非常相似。但也有些名字非常相似的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可能都不是源于同一个国家。
哥特式建筑和哥特式文学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哥特式建筑,是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甚至被称作“法国式”;而哥特式文学,则源于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二者在具体风格上,确实都有比较夸张的相似之处,但大体上仍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哥特式建筑在发展方向上追求轻盈和繁饰,主要被用于各国教堂建筑
法国是哥特式建筑的起源之地,同时也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应用地,法国的不少建筑都采用了哥特式风格,其中很多都留存至今。哥特式建筑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歌德式建筑”,它是从罗马式建筑发展出来的,同时也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前身。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通常是非常高的尖顶配上巨大的窗户和丰富的玻璃画,而且哥特式建筑中一定会有一个拱门。拱门的类型可能是尖形拱门、肋状拱顶或飞拱。
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哥特式建筑主要是追求轻盈和繁饰。轻盈,自然就是指看上去并没有过去高大建筑的厚重感,而繁饰,主要是指窗户上的玻璃画更加丰富多彩。
虽然哥特式建筑起源自法国,但在整个西方世界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少国家都拥有不少的哥特式建筑。但在不同国家,哥特式建筑的具体风格还是有所不同的。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不同,再完美的建筑风格,也不可能得到每一个地区人民完全的认同。外来建筑风格与本地文化相融合,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因此哥特式风格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具体发展内容。
从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尖顶中,不难看出其追求夸张、奇特的特点,而且哥特式建筑通常是不对称的,甚至有时会为了实现不对称而特意进行一些改变。
哥特式建筑的整体构造,也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建筑有所不同。当时的建筑,通常是依靠厚重的墙来支撑整体建筑的重量,但哥特式建筑属于另辟蹊径。
在哥特式建筑的外部,有非常多的支撑部件,作用就是分散整体建筑的支撑,扶壁、飞券,都是常见的支撑部件。这些支撑部件,给了整体建筑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安装面积非常大的玻璃窗户。
大面积的玻璃窗户增加了建筑内部的采光,但是过多的采光很可能导致建筑内部温度过高,所以玻璃画开始被大量应用。这保证了建筑内部不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出现事故。
这种受力体系,使得哥特式建筑的整体观感远不如其他建筑厚重,甚至颇为轻盈,立体感也非常强。当时主要应用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就是各大教堂。
教堂对哥特式建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哥特式建筑在西方世界的推广,毕竟当时宗教的社会地位非常高,甚至可以干涉到国家的统治。即使是哥特式建筑逐渐消失在人们视线中之后,还出现了很多将部分哥特式建筑的特点融入到其他风格之中的建筑。
哥特式文学主要体现在小说上,气氛恐怖、神秘,主要角色为吸血鬼
相比于哥特式建筑,哥特式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