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给零演技新人S卡他不仅是最佳辩手,

《演员请就位2》第二期,在短短的30分钟里,郭敬明凭借一己之力,给节目贡献了一段足以多话题上热搜的争议。

在上一季的《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凭借清晰的逻辑思维,被媒体称为“最佳辩手”。

这一季,郭敬明升级了,凭借一段清晰的阐述,成功感动现场所有人,也让六六看到他作为一个出色品牌经理的素质。

童星出身的张逸杰和偶像男团成员何昶希,两人演了《陈情令》一个片段,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差评。

郭敬明认为,他们两人完全没有进入角色,人物关系非常不清楚;陈凯歌则现场调教,给他们分析人物之间的情感,并且教他们念台词;尔冬升则说两人的肢体控制力太差,眼神表达也不行。

原本点评到这,也就差不多了,大家都准备看第二组了。没想到,临了临了,郭敬明说他要给出一张S卡,而且,S卡就是给何昶希的。

所有导演手上加起来,只有8张S卡,并且要给一个完全没有演戏经历的新人,要怎么给?

看看郭敬明的示范:

01重新给S卡做一个清晰的定义

S卡到底是什么?首先,说说S的来源。

本季提出了一个演员SAB分级的问题,由多位资深制片人根据演员的市场价值进行分级,这个市场价值综合考虑了演技、近期热度、角色匹配度、演员形象等因素。

简单来说,S级A级B级。

也因此,按照大家的惯性认知,S卡应该代表的是四位导演心中综合能力最好的演员。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零演戏经验的何昶希,无论怎么说,也得不到这个S卡。说白了,你连饭都没做出来,让别人怎么评价好不好吃?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

“品牌经理”郭敬明,首先重新给S定义。

他没有直接推翻原来约定俗成的认知,而是单纯从字面意思,提出了一个疑问:一直以来,对于S没有具体的定义。

没有具体定义,那就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所以,在郭敬明的中,S有三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Student,是学生。郭敬明希望何昶希在这个舞台上,作为一个学生,可以真正上到他想要的那一课。

第二个定义,是Seed,是种子。郭敬明希望在何昶希心里种下作为演员的一颗种子的梦,如果有一天他成为优秀演员的时候,他可以说他心中那个演员的种子的梦想,是从《演员请就位》发芽的。

第三个定义,是Special,是独一无二。郭敬明希望何昶希是独一无二的、特别的演员。

这三个定义说出来,现场观众和大部分演员都忍不住为他的温情鼓掌。

诚如陈凯歌所说,S开头的单词有许许多多个,看你选择哪些词来解释。

郭敬明所选择的Student、Seed、Special,恰好准确、完整且带有温度地阐述了自己的理念,而一旦这个理念被大家接受,那么这张S卡给了何昶希,就变得合情合理。

至少,现场大部分以及屏幕外的观众,对于这个充满正能量的解释还是很服气的。

但陈凯歌显然是不认同的。

陈凯歌用了Surprise来解释,而这个词的中文解释,在陈凯歌认为,是:惊讶!惊讶于郭敬明的对于S的解释,惊讶于他这么轻易把S卡给了新人。

当然,重新定义S卡还不够,看看郭敬明第二步怎么做?

02用亲身经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郭敬明年少成名,是以畅销小说家的身份。

后来,他又开始为偶像剧写歌,直到年,摇身一变成为电影导演。

当时,他想要做导演拍电影,身边很多人告诉他不适合,叫他不要做。但是让他很困惑的是,大家只是告诉他不行,却没有人给他解惑,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第一部《小时代》上映后,张艺谋看完电影,告诉他电影里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看得出他是个有想法的导演,因此鼓励他坚持下去。

后来,在上一季《演员请就位》遇到陈凯歌,他也给了郭敬明很多的鼓励。

一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负面的评价,这些会成为宝贵的教训的,但是相比,在那个时间段,来自别人对自己的相信的力量,更重要。

现在的何昶希,就和当初一心想要做导演拍电影的郭敬明一样;现在的郭敬明,就和当初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一样。

郭敬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佐证,非常有说服力。

郭敬明一路走过来,其实有争议的声音非常多,随便搜搜就能看到很多。

也许,那些不过是大家饭后茶余的娱乐谈资,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在那个当下,显然没那么轻松。

但不管怎样,他还是走过去了。不仅拍了,而且还连拍好几部。

不管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如何,至少,最后他证明了他的电影是卖座的。

这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又再次成功让现场的大部分感动了。

发现没有,即使是讲个故事,郭敬明也是紧扣自己提出的“3S”定义:学习、种子、独一无二。

定义、理念是概括的、抽象的,讲个故事就很具体了,大家一听就懂,也容易被感动。

这不就是品牌故事吗?

最后,有定义、有故事还不够,还要有美好期许。

03作为老师,我会指导;作为学生,你要加油!

最后,郭敬明也明确指出,自己对于何昶希目前的表演还是不满意的。

如果自己是导演在选角,他不会选何昶希,因为要为观众负责。

但今天,他不是导演,他是老师。

老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他可以选择何昶希这样一个零演技的新人,因为他自己作为老师,可以对他负责。

未来,他们可以一起合作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可以帮助他进步成长。

所以,给出这张卡,仅仅是为了鼓励这样一个像一张白纸的新人,而并不是对其演技的肯定。

但是,你得快点进步,对得起拿到的这张卡。

至此,郭敬明成功感动了现场,成功感动了当事人何昶希。

也让“送S卡”这件事,变得顺理成章。

在对新人鼓励这一点上,郭敬明的出发点和赵薇给施柏宇S卡是一样的。

只不过,施柏宇和何昶希两人无论是从资历还是演技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以至于郭敬明要花这么大的力气来解释。

但也很明显,陈凯歌和李诚儒并不认同郭敬明。

在陈凯歌心中,给出S卡是有一个很清晰的标准的,那就是对演员在那段表演中的演技的肯定,非常简单。而李诚儒对于S卡的理解,也和陈凯歌一样,就是对一个演员演技的肯定。

郭敬明给出这个S卡,必然是有争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这一整套有理有据的操作,其实已经足够让大部分普通人信服。

以陈凯歌为代表的导演,他们是站在导演的角度去看演员,他们坚持专业、严肃地来评价。

但郭敬明恰恰跳出了这种思维,他是站在演员、市场的角度来给出评价。

陈凯歌他们认为,演技是演员傍身的技能,但郭敬明却能从市场的角度,将一个新人推给观众,并且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有质感的演员。

其实,谁都没有对错,只是方法不同。

或许,郭敬明和杨天真的理念更接近。

——END——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洗稿抄袭必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自网络,若侵联删。了解更多明星娱乐八卦、经典影视剧背后的故事,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