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方艺术史21世纪西方艺术漫游指

意公子的这部《大话西方艺术史》,有着观影般的乐趣,就像乘着方舟遨游在那片艺术海洋里。它将人物与故事、作品与特点相结合,在时间长河这条线上铺陈开(特别是艺术传承这一隐秘的脉络),讲得特别的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有趣的内容嵌入到相关的知识结构里了。看过科幻电影或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伙伴们应该知道,地球人阿瑟早上起来,从好友福特(外星调查员)那里得知,地球阻挡了正在建造的银河系高速公路,沃贡人正准备摧毁地球。阿瑟在福特的帮助下得以逃离地球,在结识了赞福德(银河帝国总统)等人后,开启了一段神奇的银河系探险之旅。这是一部科幻喜剧,在得到超级电脑“深思”的终极问题的答案后,整个结尾显出一种荒诞感来,原来文明的将来仍然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意公子的这部《大话西方艺术史》,也有着这些有如观影的乐趣,就像带着读者朋友们乘着方舟遨游在那片艺术海洋里。每有停靠,就将一处的人物风情勾勒出来,织成一幅画卷。待将一幅幅画卷用丝线串联起来后,才发现脉络就在那些精巧的丝线里,此时恍然大悟:噢,原来西方艺术是这样式的。那么最后我们也要问一个深奥的终极问题:所谓艺术,究竟是什么呢?“深思”(超级电脑对应这本书)的回答是: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啊???……让我们带着好学不倦的这种乐趣,再做一次时光之旅吧。西方艺术史的主要发展历程西方的艺术精髓主要集中于绘画、雕塑和建筑上,全书也是围绕这些主题内容一一铺陈开的。如果要梳理一个大致的发展脉络,就要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它本身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从时间、空间(地域)、时代背景等等因素进行解答阐述。就像在描绘一棵成长中的果树那样,抓好主干和枝干,突出鲜亮的那些果实,忽略一些旁枝末节、清理一些纠缠不清细枝末叶,保留一些余韵留白。1.发展脉络《大话西方艺术史》全书脉络结构:这是结合时间顺序和主题特点的结构,简洁有序,一目了然。其实围绕西方艺术各时期的发展,各种主义的概念特点与流派风格都很难回避,而且这是个让人头晕目眩的存在,许多人都会被缠绕其中,脑子搞得像浆糊一般,好像走入了迷宫。这本《大话西方艺术史》很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雷区,它将人物与故事、作品与特点相结合,在时间长河这条线上铺陈开(特别是艺术传承这一隐秘的脉络),讲得特别的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相关内容嵌入到相关的知识结构里。如果仅是从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主题来划分,甚至可以简略地分为三阶段:以神话和宗教人物为主的时期(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以现实生活题材为主的时期(浪漫主义到表现主义)、以抽象的符号到波普艺术的时期(虚无主义到大众消费主义)。每个阶段并不是截然断开的,其实都有着一定时期一定人物的过渡;而且各种主义之间的差别,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里也有着先后的区分——人的思想意识都是在不断转变着的,表现在画作里自然也多有不同。不过,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在读这样的艺术简史一类的书籍时,没有必要去纠结过多的细节。理清主要脉络、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审美情趣,能在这三点上给自己进行知识增量,就很足够了。2.传承与创新我们回头去看一个大的历史发展脉络,无论是文化的、科学的、艺术的,还是道德习俗等等,如果没有前后上下之间的传承,绝对是无以为继的。文艺复兴(13世纪末~16世纪)无疑是最为令人瞩目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重生”的时期,西方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下去。文艺复兴之前:“艺术家与工匠无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绘画似乎也没有得到什么重视,其艺术形式更多体现在雕塑、浮雕、镶嵌画和建筑。不过当时建立起了审美的比例法则(如黄金比例),以及浮雕作品里层次分明的三维立体的表现手法,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影响巨大,特别是在绘画时融入了三维立体的表现手法。在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就确立了一条规则:“画家不得随意选择创作主题,必须遵照传统和教会的法规。”画家失去了创作自由,只有在教会的关照下才得以进行创作,而且所有的创作目的就是传播教义,所画的都是教义里神的故事,所采用的形式几乎都是壁画。那时期的绘画回到二维的平面时代,而且为了表现圣子圣母的端庄静穆,画中的人物的表情呆滞、动作呆板,缺乏立体生动。当时的宗教艺术几乎完全取代了世俗艺术,形成了一种“丑萌风格”。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星光璀璨自乔托开始,艺术家们开始突破传统的程式化的技法,在绘画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自主意识和创作手法,无论是色彩、技艺和构图,还是大胆的想法,逐渐达到了一个个极致的顶峰,众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纷涌而出,艺术创作得到充分地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诸多的变化,既有沿袭传承,也有变革创新:从写实的神话和宗教主题,转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