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风口下,文娱行业如何起飞犀牛娱乐

犀牛娱乐原创

文|胖部编辑|夏添

元宇宙火了。

今年3月,Roblox在纽交所上市,在招股书中以“元宇宙(MetaVerse)”概念来包装品牌,结果首日股价大涨54%,市值达亿美元,一年暴涨近10倍。这成为对整个元宇宙领域的极大利好。

近日,字节跳动以90亿元人民币收购元宇宙公司Pico(小鸟看看),让元宇宙这个概念进一步成为讨论焦点。该如何定义元宇宙?到底是风口还是伪概念?哪些行业可以在元宇宙里获得发展机会?似乎所有人都在和这个话题产生关联。

目前国内外大厂已经先后下场,Facebook、腾讯、索尼、微软等先后对元宇宙概念作出畅想,马克·扎克伯格更激进地提出在五年内将Facebook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投资方闻风而动,据VRPinea数据统计,6月VR、AR、AI领域就有27笔融资并购。

而对于更广大的受众来说,他们理解元宇宙的入口是《头号玩家》和《失控玩家》等影视内容作品,这些内容频频被用来描述元宇宙可能的未来情景。而通过这个入口,文娱行业似乎也能看到在元宇宙中的身位。

互联网世界的未来,似乎正通过一个概念对我们招手。

被热捧的元宇宙,凭什么火?

目前所描述的元宇宙,似乎是产业的,又似乎是科幻的。

行业经常用《头号玩家》这部电影来给元宇宙做注脚,在这部电影里,只要戴上VR设备穿上体感服,用户就可以进入一个极其丰富的虚拟世界,有赛博朋克的繁华都市,也有各种不同经典影视游戏里的角色打破次元壁而来。

《头号玩家》剧照

“元宇宙”概念在年科幻小说《雪崩》里被创造出来,指人们用虚拟形象在三维空间中与软件交互的世界。而Roblox在招股书中描述元宇宙为“一个将所有人相互关联起来的3D虚拟世界,人们在元宇宙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尽情互动,并创造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

但这还不是公认的元宇宙概念。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元宇宙还没有真正完整的概念,因为一个线上虚拟世界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过于广泛。以Roblox提炼的元宇宙特征做一参考,就包括身份、社交、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这八大项。

从现实角度看,游戏所建构的虚拟空间似乎是最快通往Metaverse的入口,比如网络虚拟游戏平台《第二人生》(SecondLife),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堡垒之夜》等,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元宇宙色彩,即营造一个与现实社会平行的虚拟社会。

不同之处在于,目前以具体公司为制作主体的游戏产品依然是有边界的,而未来的元宇宙则将进一步打消虚拟世界的边界概念,现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在互联网空间找到照应。

虚拟与真实的界限,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变得模糊,当可视化数字身体取代简单的数字化身份,人们可以更沉浸地活在虚拟空间。

可以理解为什么互联网巨头们对元宇宙如此热衷,这个想象空间似乎正在指向互联网发展的未来,一片传统互联网上生长起来的商业处女地。也有声音认为这是一种伪概念,因为看起来更像是现有互联网元素的一种捏合。

但互联网大厂已经在下注。比如腾讯就是Roblox的投资方之一,并拥有虚拟引擎开发商EpicGames的40%股份;而Facebook目前已经收购了超过20家AR/VR公司,五分之一的人力都投入在相关业务当中。

在某种程度上,这似乎是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之后,主要公司寻求想象力与增长点的尝试。但从互联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向虚拟时空的迁跃是信息技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元宇宙所指向的确实像是一种互联网终极形态,也将让目前的互联网经济利益最大化。

元宇宙想象里

文娱行业的一席之地

对于元宇宙的一个关键认知是,它很难由一家行业巨头打造出来。

无论是涉及到的技术还是内容,元宇宙所需要的支撑都是海量的,甚至需要通过用户以UGC的形式进行共同创作。Roblox平台正是基于此建立的,玩家可以开发自己的游戏,并使用虚拟货币“Robux”消费别人做的游戏,完成一种线上交互式的UGC协作。这种综合形态的下一步发展,或许是更多互联网硬件、软件和内容部门的进一步协作。

图片来自中信证券研报

在具体技术和内容方面的优势,将成为具体行业甚至中小型公司进入元宇宙生意的门票。元宇宙的技术赛道被归纳为“BAND”,即区块链Blockchain、游戏Game、网络算力Network和展示方式Display。

一些文娱机构在这些方面正建立起一些先发优势。

首先是区块链,对应的是虚拟资产也就是线上经济模式。其中NFT(Non-FungibleToken)成为近期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