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刺杀小说家》: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上映日期:年2月12日
影
《刺杀小说家》: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上映日期:年2月12日
相比于春节档其他的精彩电影,刺杀小说家显然在宣传力度与受众范围上都有一定局限,但是确实是让我感到最为惊喜的!
并没有读过双雪涛老师的小说,但是一听到这个片名,就想一定要去看一看了。小说家出现在电影里,并且有着神奇的“指点江山笔”的能力,这是对文学世界的想象还是反讽?
在电影院看到片名下方的英文名“awriter’sodyssey“,奥德赛就是荷马史诗里的那个奥德赛,是漂泊漫游者的鼻祖,所以odyssey也是“漫游”之意。接着影片一下子从片头现实生活中的拐卖小孩案进入到异世界的腥风血雨,没有看过任何简介的我意识到作家的漫游开始了…尽管电影的双线结构并不出彩,现实与小说的平行并置却让人步步惊心。
在叙事学中,作者,叙述者以及文本的主人公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电影中的小说家,俨然就成为了异世界的那个为亲人报仇的少年空文。小说家的这种写法,或许是网络文学异军突起的原因和表现。我们每个人都会做白日梦,与小说家不同的是我们能够区分开现实世界与白日梦。小说中的路空文能够偏向虎山行,现实中的小说家却穷困潦倒一无所有,他的全部抗争,就在于他的“写”。游走于现实与幻想,并且勾连起二者隐秘关系的,就是小说家。如果说幻想的异世界是暴力强权统治之下的阴郁皇都,那现实中的世界则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信息茧房。无论在哪个世界,把人当成神去信仰和崇拜就将导致令人窒息的局面并最终导致异军突起神话破灭。不得不说,整个电影的画面调度,视听语言都极其丰富多元,虽然也有一些我认为是为打而打的打戏,这也是商业模式带来影响。
刺杀小说家写小说真的能改变现实吗?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参考一下一部年的电影《奇幻人生》,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只是小说中的人物……这类电影的问题所在就是容易高开低走烂尾收场……不得不吐槽一下,很多剧情设计都有细节甚至道德观的问题,单方面宣布“一命换一命”,鲁莽地要用别人的命换自己女儿的命好像也并不那么人道。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阿拉丁有那么多有着各种特异功能的杀手非要选择关宁不可呢?既然神通广大那为何不选择让小说家改变小说结局呢?路空文的父亲究竟和李沐有什么过节呢?最后大boss李沐究竟有没有被警察抓起来呢?以及,既然关宁可以用那台电脑修改最后结局,那么岂不是电脑才是始作俑者?另外似乎还有一些小的音画不对位的问题,第一次小橘子还没有开始吹笛的时候,画外音已经有了笛声,而这时小橘子还坐在地上(忘记了是在找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