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一门历史悠久的玄术,民间称它为“青乌”,学者唤其为“堪舆”。它集磁场能量和自然力量于一体,既包含了元气场能的流动变化,又囊括了人与自然的微妙关联,千变万化,妙不可言。在文学和影视领域,但凡同“风水”二字沾边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着那么一点诡谲、玄幻的成分在里面。但在这一命题下,却有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国产佳作,它就是被少数影迷奉为神作的《万箭穿心》(又名:风水)。虐心神作《万箭穿心》为什么要用“少数”一词呢?首先,这部影片上映于年,在同期一众院线大片的“碾压”之下,该片最终仅以万元票房惨淡收场。其后8年间,它才陆陆续续被更多观众所看到、了解到,并发现其巨大的创作价值。其次,这部电影在8年前的演绎阵容并非“一线”——除了小有名气的颜丙燕之外,像陈刚、焦刚、赵倩这几位优秀演员都鲜少有人知道。就连后来大红大紫的李现,在当时还只是一名初露头角的小配角而已。颜丙燕实力领衔《万箭穿心》一片根据作家方方同名小说改编,故事时间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在影片中,颜丙燕饰演了一位个性刚烈的小商贩,名叫李宝莉。李宝莉有一位在工厂当主任的丈夫,名叫马学武。两人育有一个叫做小宝的男孩,生活还算过得去。和性格软弱的丈夫马学武截然不同,妻子李宝莉是一个要强且强势的女人。在这个平凡的三口之家里,她无疑是“食物链”顶端的那一位。性格刚烈的李宝莉李宝莉人生的断层,或者说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决裂,自一场本应是好事的新居乔迁开始。这一虐,就是数十年。丈夫在单位分了新房,一家人从棚户区搬进公寓,其乐融融。但这份短暂的快乐,很快就随着接踵而至的变故不复存在。新房楼下,阡陌交错,街头巷尾的人群车流都从这里穿过,嘈杂凌乱。按照李宝莉朋友的话来说——这里风水险恶,万箭穿心。“万箭穿心”的新房倔强的李宝莉哪能信了这个邪?在她眼里,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拥有独立卫生间的新家来得舒服,来得温馨。从一砖一瓦的装修,到大包小裹地搬迁,李宝莉事无巨细,为这个得之不易的新房操碎了心。对于她来说,一家三口能在一起平凡地生活,比什么都好,哪还有闲心顾忌什么风水之说?她不信,也不怕。不信邪日子一复一日地过着,李宝莉依然强势,马学武仍旧懦弱。本以为生活就这样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时,平日里大气不敢出的马学武突然提出了离婚,这让李宝莉始料未及。一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突然提出离婚,要么是到了忍受与承受的极限,要么就是有其他原因。这两点,马学武全占了。果不其然,丈夫有了外遇。李宝莉偷偷跟踪了他,并把这一切结结实实看在了眼里,情绪顷刻间失控。丈夫和外遇对象为了儿子小宝,李宝莉控制住了内心冲动,但随即却又做出了一个彻底改变她人生命运的决定——匿名举报自己的丈夫。这一通电话,直接让马学武丢掉了职务、丢掉了工作、丢掉了尊严,再加上平日里妻子的揶揄,最终酿成了他投江的惨剧。在遗书里,马学武向自己的母亲与儿子道尽离别,却只字未提妻子分毫。这一刻,李宝莉内心五味杂陈,万般不是滋味。儿子对母亲的怨恨从此以后,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宝莉身上。儿子要上学,婆婆要养老,没有了丈夫的收入来源,这一切都需要她付出数倍努力换得。没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李宝莉只得贩卖体力。她凭着自己平日在档口打点的关系,以及常年装卸服装所练就的体力技巧,做起了一名早出晚归的扁担工。这一做,就是十几年。做起扁担工时光荏苒,此时的李宝莉头发已花白,脸上也爬满了皱纹。从她那柔和而疲倦的眼神中,我们已看不到年轻时的凌厉锋芒,反倒折射出了一丝沉着与沧桑。此时的小宝也已长大,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就读,成绩优异,即将迎来高考。但知识并未改变他对母亲的恨意,反而随着时间的累积变得愈发浓郁,时刻氤氲在李宝莉心头,万箭穿心一般。世间最伤人的话莫过于此这十几年来,扁担压弯了她的脊梁,却仍旧没有压弯她的不屈与倔强。她不信命,只相信自己多挑起一担货物,就能多为儿子攒下一笔学费。正是这种甜蜜的负担催她向前向上,步履不停。此时,一个名叫建建的男人走进了李宝莉的生活,其实早在档口做小贩时,他们两人便已认识。和自己丈夫马学武相比,这个建建简直就是其对立面——他世俗世故、不务正业,曾因打架吃过官司,典型的混混。但在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重情重义的内心。一来二去间,两人产生了微妙感情。李宝莉从建建身边找到了安全感,而建建也在李宝莉身上寻得了归属感,这是属于两个受伤之人的情感互换。李宝莉和建建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宝莉十年的期盼终于迎来了结果——高考结束,儿子小宝拔得头筹,漫长的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但就在一家人庆祝之际,小宝竟在餐桌上对李宝莉下了“逐客令”——他责令母亲搬离父亲留下的这间房子,自此不相往来。儿子的“逐客令”有时候,伤人的言语远比坚硬的拳头更令人痛苦。儿子口中的话,仿佛一把刀子深深戳进李宝莉的心脏,令她窒息,令她晕眩。她把十几年的辛酸与委屈化作一场歇斯底里的哭喊,在江边孤独地消磨着这个本该值得纪念的夜晚。教科书般的哭戏正在李宝莉伤心欲绝之际,一群花季少年喊来她为大家拍照。一声呼喊,瞬间打消了她的轻生念头。面对眼前这群和自己儿子年纪相仿的少年,李宝莉从众人脸上看到了小宝从未有过的笑颜。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变幻莫测——正是这群陌生人的出现,在片刻之后彻底改变了李宝莉的执念。和儿子同龄的少年给少年们拍完照后,李宝莉方才恍然大悟、如梦初醒——自己平日里总在奔波忙碌,对儿子说的最多的话也只是一句“好好学习”,和同龄人相比,小宝失去了太多,又承受了太多。这十几年间,她没有一刻不在赚钱养家,没有一刻不在赎罪反省。她尽到了孝道,也含辛茹苦供儿子考上了大学,是时候放手了!解开心结,迎接新生第二天,李宝莉离开了这个见证着她十数年坎坷命运的家。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让她熟悉到不能再熟悉。楼外,建建在面包车旁等待着李宝莉。临走前,她抬头看了眼这栋“万箭穿心”的高楼,然后释然地坐进车内,默默驶离。门口一旁,儿子小宝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一言未发。他注视着母亲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离开影片最后,导演王竞采用了一种平淡开放式结局收尾,引人深思。李宝莉能否和建建过上幸福生活?儿子小宝会不会选择原谅母亲?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就像《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所讲那般: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有时候,生活的意义远大于它所呈现的结果,生命的涵义也远不局限于它最后的结局。我们既是生活的参与者,也是生命的体验者——苦辣酸甜,生老病死,个中滋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