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内敛,缩进壳里钻不出来;俄法文学则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奋然出阵。by_林少华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竹林中》木心先生把芥川龙之介称为天才。35岁时在家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枕边有圣经、遗书、遗稿。死后有芥川奖,是日本文学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芥川先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鼻子》很好。《罗生门》与《竹林中》被黑泽明合改为电影《罗生门》,轰动世界。读芥川,惊之叹之怜之爱之。川端康成:《千鹤》川端先生是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对他一篇散文《花未眠》的一句话记忆尤甚: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他的《雨伞》又小又美。《古都》极美。他的笔触细腻,感情丰盛而又淡雅,绝然而又绵长。《千鹤》中的太田夫人、文子的描写,以及菊治夹杂在其中的性、愧疚、思念、艺术等无不让人常掩卷回味。读川端先生,如静观垂柳下的某位妙龄女子,时而临江照水,时而掩面沉思,时而蹙眉,时而叹息。三岛由纪夫:《金阁寺》三岛先生如果不是因其那么激烈的死亡,或许经年之后也能在川端先生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文学奖值什么呢。他写《青春的倦怠》,里面说“归根结底,我认为青春的种种问题,都是出自精神和肉体的不平衡。”。他还有小短篇《雨中的喷泉》、《旦角》等。很爱《春雪》。小说取材于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掉金阁寺的真实事件。里面描写了一种‘美的嫉妒’而产生的毁灭。读三岛先生,就像人在异域,在冬雪之中,街道上却落满了红红的枫叶。夏目漱石:《心》、《我是猫》据说夏目漱石先生的大脑如今还保存在东京大学内。读夏目先生,如听严师敦敦教诲,如与老者对坐而谈。太宰治:《人间失格》初识太宰治,觉得其人简直“不死亡,不成活”。太宰治在年轻人心中总是有一些热度。《人间失格》发表于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发表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我知道有人是爱我的,但我好像缺乏爱人的能力’,读此句,拍桌而起,此为知己!读太宰治,用你的热血吧。安部公房:《砂女》生于东京,长于沈阳。书晦涩,有哲学味。读安部公房,如读存在主义,如读超现实主义。谷崎润一郎:《春琴抄》《刺青》谷崎先生是日本唯美派的文学大师。但其唯美中又有毁灭、虐待、官能享乐等的存在。但到底什么是美呢?读谷崎先生,如蚂蚁悄然爬上身体。大江健三郎:《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大江先生大学时即发表作品,引起文坛注意,成为新一代作家的代表。大学研究萨特、存在主义。他很好的运用了西方的写作技巧和文笔,怀有博爱之心和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