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剧透书评,放心观看~
黑插画
《湮灭》电影海报
我心中升起疯狂的恐惧,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惊恐,无穷无尽,难以逾越,就像跌入水池的儿童,肺里注满了水,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死。……知晓你名字的火焰于扼杀之果所在处燃烧,其黑色火舌将占有你的全部。
——《湮灭》
黑插画
异常的体验,异常的叙述
——评星云奖长篇《湮灭》
胡绍晏
妮妮推荐:《南境》三部曲是大约两年前在一个活动上译者胡绍晏老师推荐给我的,当时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到底这本书究竟哪里让人欲罢不能?让译者本人在这篇无剧透书评中告诉你。
此外还有胡老师专访,履行了昨天预告的文末彩蛋,还有福利,不要错过哟~
本文已由原作者授权黑城堡发表
杰夫·范德米尔
科幻作家
美国科幻文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一连串的科幻文学荣誉。长中篇《马丁湖的转变》获得年的世界奇幻奖,长篇《芬奇探案记》获得星云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非虚构类作品《惊奇之书》获得轨迹奖和英伦科幻奖,并有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提名。他主编的《海底巨兽3》和《怪谭》都曾赢得世界奇幻奖的最佳选集奖。
胡绍晏
狐习
幻想文学作者/译者/评论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硕士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译者,《冰与火之歌》译者之一,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网站驻站博客撰稿人。原创小说《荣誉号》在第四届科幻联合征文中入围十五强,获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新人金奖和最佳中篇银奖。
你进入一片被称为X区域的地区,你和队友由大本营开始向外探索,你们发现一座向地下延伸的「塔」,你们进入「塔」内……这就是《湮灭》的开头,这应该是一篇描述探险经历的故事。没错,它的确讲述了一支勘探队进入X区域探索的故事。但是等一等,随着情节的发展,读者会发现,主视角人物的叙述变得前后矛盾,含糊不清,而她自己却没意识到。比如说,她们决定下次进入地下塔时再拍照,但几段文字之后,主角开始拍摄照片。再比如,吸入真菌孢子后,她反复强调那座塔有呼吸与心跳,而读者知道这一定是不可能的。在此情况下,你还能期望这个讲故事的人将来龙去脉说清楚吗?然而「说清楚」恐怕已经不是这篇故事的重点,尽管到最后,我们还是基本能明白前前后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这其实是一篇集恐怖,心理,悬疑,科幻等多种元素的怪诞小说。
探险小队进入X区域。?Skydance
要了解这部小说的风格,还是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杰夫·范德米尔。这位被称为「新怪谭」领军人物的作家第一部短篇集《圣徒与疯人之城》即因荒诞怪异,极富创意的世界构建与叙事风格而获得业内人士与幻迷们的赞誉。其中关于蘑菇人的设定,在故事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后来的两个长篇也是以此为基础。蘑菇,亦即真菌,因其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在西方文化中有恐怖与神秘的意象。这一回,在《湮灭》的故事里,真菌再次起到关键作用,主角「生物学家」即是因为吸入真菌孢子而受其影响,身体与精神发生变化却不自知,令人不寒而栗。
电影中X区域的异象。?Skydance
但是这种变化并非在一瞬间完成,她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过渡状态。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她在这种状态下的叙述。有混淆,有误导,有不可靠的逻辑,但也有真实的自我,让我们明白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独立的人格与情感——尽管她并不善于表达,语气又总是那么克制内敛。
从主角的叙述中我们知道,X区域里有两座塔,一座是向下延伸的「地下塔」,另一座是废弃的灯塔。地下塔里看到的景像有一种虚幻的超现实感,而灯塔里看到的是明确真实的景象,地下塔在地底的黑暗中,灯塔在海岸边的地面上。这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实一虚构成了两个支点,而书中人物就在这两个支点之间来回摇摆。
莉娜走向灯塔。?Skydance
灯塔也是西方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尤其是恐怖惊悚故事。H.P.洛夫克拉夫特的《白船》、雷·布拉德伯里的克苏鲁系小说《浓雾号角》以及爱伦坡未完成的遗作《TheLighthouse》中都有灯塔的元素。而《湮灭》中的灯塔,有其重要的象征意义。正如书中所述,灯塔本是为了引领让船只通过狭窄的航道,代表了安全与保障。然而X区域中的这座灯塔,以及作为其「倒影」的地下塔,带来的却是恐怖与冲突。
葡萄牙辛特拉的「启蒙井」,它从未被用于取水或收集水,但却被用于神秘的宗教仪式。不知道作者「地下塔」的灵感是否与此有关?——妮妮注
灯塔并非唯一不正常的因素,随着故事的进展,我们会发现,整个X区域都充满了异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恐怕没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只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时而试图揣摩其他人的心理,时而试图猜测种种神秘现象背后的缘由,也免不了审视自己内心的欲望与恐惧。但在X区域里,想得太多也是很危险的。X区域背后的存在会侵入你的思维,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勘探队的队员都没有名字,仅以职业相称——名字暴露了你的人格,为X区域的入侵提供捷径。但是,不使用名字,并不代表你就是安全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生物学家」和她的队友们一步步陷入X区域的泥沼中,而作者在描述这一过程时,依靠他对文字的熟练掌控,将故事打磨成具有诸多折射面的奇妙宝石,反映出丰富的内涵层次。至于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我只能说,这是那种谁读谁知道,微妙之处需自行体会的作品。也许每个人看到的不尽相同,但也正是其魅力所在。
完
扩展阅读:
洛克拉夫特的《白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