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
大制作史诗电影《红船》
即将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00:21今日上午,电影《红船》公映的前一天,总编剧黄亚洲先生应邀出席了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举办的“《红船》书影联动,讲好建党故事——黄亚洲《红船》王府井书店读者见面会”活动,与现场的百余位读者朋友分享了他创作长篇小说《红船》的经历,以及此次参与同名电影剧本创作的幕后故事。
图:活动现场
这次活动,由北京王府井书店、天地出版社和浙江文学志愿者中心联合承办。
活动于上午10时30分正式开始。主持人方芳女士首先登场,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及嘉宾黄亚洲先生和他创作的长篇小说《红船》,向现场读者做了简要介绍,并告知了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即将于7月9日上映的消息。
长篇小说《红船》,是黄亚洲创作的一部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过程的大型文学作品,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发行数十万册。《红船》全景式描绘了年到年这10年的中国革命史,聚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史进程和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黄亚洲以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着眼于大事,落笔于伟人,用生花的妙笔、诗意的语言刻画了百余位个性鲜明、命运迥异的历史人物,写他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进与退、沉与浮。
活动以主持人和黄亚洲问答的形式进行。长篇小说《红船》创作的缘起,小说创作过程中历史人物和事件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如何平衡,以及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剧本时对小说内容是如何取舍再创作的,就这些问题,黄亚洲做了具有针对性而又十分细致的回答。
关于作品中史实和虚构之间的关系,黄亚洲遵循的是“大事不虚,小节不拘”的创作原则,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忠实于历史,小的历史细节、历史人物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呈现,为史实和主角“增色”。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现场读者的提问。读者就小说《红船》和电影《红船》的关系、文学创作中诗歌创作和小说创作的差异,以及红色题材文学及影视作品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中该起到的作用等问题,一一同黄亚洲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红船》
黄亚洲
天地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