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刺杀小说家》,故事是由小说家路空文的《弑神》小说,联系起了两条故事线。
故事线一
故事中牵连着一位寻女六年的父亲关宁。电影的第一个片段中,关宁拦下的当年绑架他女儿的绑架犯,在他殴打人几个镜头中,看到寻女六年的父亲不正常的心理和神态,关宁在暴揍着犯人时口中还在喃喃道:停,停,停,不能再打了,要出人命了。寻女的痛苦和煎熬让一位正常人的神志变得不能自控,需要靠仅存的意念警告自己。
其实在电影中,这一片段可大可小,人物交代和人物细化不用过多时长,可导演却细化到如此地步,是为电影的结尾埋下伏笔。
电影结尾,精神不正常的关宁觉得女儿就算不在人世,也要让女儿在其他世界活下去,拿起电脑帮路空文写完小说结尾,红甲骑士从赤发鬼腹中把女儿救出。画面一转来到关宁写完小说站到窗边,一直往窗外注视,发现女儿就在楼下。
电影最后的画面是关宁表现出似乎见到了女儿的释怀,却没有在继续接下来的证明,当两个片段联系到一起时,最后见到女儿这一幕,可以理解为关宁出现了幻觉,神经质的影响也让关宁觉得只要完成了小说,自己就能见到女儿。
他的这种执念,从不受控到释怀,终于放下时,却是悲情的一幕,小说不仅成了关宁的寄托,还让林沐和路空文都在利用关宁寻子心切的心理,寻女不成反被利用。可导演并没有告诉观众,关宁是否找到女儿,所以从故事中的线索加起来,我们可以猜想关宁相信了路空文写的小说改变了世界,他觉得在窗前见到的就是自己的女儿,不是幻觉。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这就是他作为父亲的希望,让这样的结尾显得不悲情且更有回味,这也是导演留给观众的开放式结局。
对于这个电影的结局,关宁相不相信路空文的小说世界并不重要,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寻找女儿的希望和信念,或许说,关宁相信的不是小说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更相信的是通过寻找女儿的信念,终归会见到女儿。
故事线二
关宁因为女儿,一而再,再而三被利用,试图去杀死路空文,之中屠灵和关宁发现事实真相,识破林沐的诡计。林沐和路空文之父以前是朋友和合作关系,因此,林沐想要斩草除根。知道真相的关宁不想放弃寻找女儿的希望,在片尾关宁代替路空文把小说结局写完。
看到这时,有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关宁小说的结尾真的是路空文原意吗,或者这是路空文预料到的吗。其实我觉得在电影中很多地方路空文潜移默化地向这个来杀自己的人透露着很多线索,像山坡上那首儿歌,路空文反复问关宁听到什么没;像路空文家中摆放着他父亲和林沐的合照被关宁问起时,他只是随口一说,并知道屠灵在门外监视。其实他才是最大的复仇者,却在电影对复仇这件事看起来毫无关系。这些问题像导演留的作业,在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就参与了像电影中路空文创作小说的情景。
小说是人类的产物,所遭受的经历和由来已久的愿望就是小说含义形成的缘由,小说的表现是我们每人心中对世界的看法,我们把那些真心、痛苦、希望都寄托在这个“黑盒子”里展现出来,神秘莫测,光怪陆离。路空文利用关宁完成小说,可未必小说也是路空文的寄托,他的小说中全篇只有复仇这一件事,却写了六年,六年来他靠啃老维持生活,复仇是路空文的执念,赌上六年的时间报复林沐,似乎他才是故事中最清楚的那个人。
了解林沐的发病时间,让林沐深陷恐惧,有意让屠灵知道真相,拉拢屠灵,也知道关宁失踪女儿的事,看似巧合的线索都是路空文创作小说的原因。可电影结尾时,路空文这么重要的角色,却没有镜头,我猜想导演对于这都别有用心,最神秘的BOSS往往都是身边的人,也是最没有嫌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