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守护者一部国产ldquo播片

在国产游戏领域,一个事先并无多少经验的团队走过了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故事开始于年2月。

我叫肖途,两年前,我还在上海的街头奔走疾呼抗日救亡,由于过度活跃,被抓进了监狱。多亏了老师积极打点,才把我救了出来……他还出钱供我去日本读书,目的只有一个:让我褪去过往的痕迹,变成一个灰色人物。老师常说,要演一出好戏,不仅要有人唱红脸,还要有人唱白脸。所以,两年过去了,我将回国潜伏,成为一名……“汉奸”。

对于这个故事的开始,你或许会觉得熟悉,或许不会——它来自一款游戏的开场画面,播片期间,你若尝试点击鼠标,屏幕上会出现“播放/暂停”“倍速”“音量”等按钮,还有播放进度条,右上角还能看到当前的“观看人数”——乍看起来,你更像是在控制一个流媒体播放器,而非在传统游戏中游玩。

“人正在观看”

播片本身也不太像常见的影视剧:多数时候它更像是“有声图片剧”,用实景拍摄的照片加上各种滤镜和蒙太奇效果来表现剧情发展,只有关键的情节过场才播放传统的真人影片;游玩过程中你会碰到一些简单的鼠标QTE,比如单击“开枪”、长按“写字”或划屏“泼水”;情节每推进数十秒到数分钟,屏幕上会出现选项,让你来决定故事的发展。开发团队NwOnStudio对这个作品的定位是“互动影视”。

这款名为《隐形守护者》(ThInvisiblGuardian)的游戏由国人制作,真人实景拍摄,民国谍战背景。它不是“那种”抗日神剧,里头也没有“手撕鬼子”,几个月前公布预告片时,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这种形式虽然在欧美和日本地区的游戏中比较常见,可是此前,国内几乎找不到这样真人实拍的剧情交互游戏。

《隐形守护者》预告片

预告片出来后,有人评论说,它很像日本的音响小说《:被封锁的涩谷》——这款游戏就是真人演员、实景表演、摄影师在现场抓拍照片,之后再基于剧本情境挑选画面,加上文字剪辑成故事;有的人会想到欧美的互动电影,比如年Ntflix出品的《黑镜:潘达斯奈基》——这部线上电影原片有分钟,包含各种情节分支和结局,但观众基于个人选择,一次观影只能看到90分钟左右的内容;还有人会提到去年大热的剧情交互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虽然人家的角色是3D建模的,但还是有人觉得,至少剧情分支路线图看着像。

在剧情分支路线图里,玩家可以很方便地跳转进度,修改之前作出的选择

1月23日,《隐形守护者》正式在Stam上架前半部分,暂时只有简中,只卖国区,“序章+前5章”定价28元,如果连“后5章+终章”一起买就是58元。这个项目的制作人Sam和联席制作人Dmi,至今都不认为Stam版的销量能让他们回本,他们说,游戏推出时,它的开发周期已超过两年,如果把人力和影视化拍摄成本都算上,投入金额达到千万级。他们认为,这个定价只是想扩大受众,“让更多人来体验这种形式”。

不管怎么说,NwOnStudio成了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们希望在日本视觉小说和欧美互动电影游戏中间摸索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让《隐形守护者》最终呈现出的形态,和过往那些同类型的作品有些许不同。

为什么是交互电影游戏?

Sam早年做过游戏音乐,因为工作的性质,他无意中在交互视频平台“Intrlud”(现更名为Eko)上接触到了互动短片和互动MV。这些流媒体视频的时长普遍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只提供一些简单的交互,制作成本并不高。因为操作和选择不同,体验到的内容也会改变,这使得不少用户产生了重复观看的主动意愿——嵌入广告也同样能因为“有交互”而获得更多流量。

如今在Eko平台上还能找到这些妙趣横生的互动短片,只是体量都不大

“那是年,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Sam说。

年,Sam六七个人的团队开始尝试互动电影制作。他们出钱找影视化团队,拉了几个学生演员,在横店影视城猫了三四天,拍了三四十分钟的视频素材,用编辑器做了个有十几个选项的实验片。Sam把片子发布在朋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