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还是,大学生最爱看的书都

作者

赵伽东

编辑

金花鼠、唐也钦

设计

郑舒雅

前不久,一则关于“疫情文学”的话题火上热搜。

这始于豆瓣网友

K发布的一条动态:“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这句话改写自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的开头,并引发了网友们的仿写热潮。人们纷纷模仿经典文学作品的笔触,讲述身边的疫情故事。《挪威的森林》《百年孤独》《海边的卡夫卡》《围城》等经典作品都成了网友们的改写范本。

说起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很多人与它们的初次相遇还是在大学图书馆。的确,凭借丰富且免费的资源,大学图书馆寄存了年轻人思想的火种,也是不少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你在图书馆读过哪些书?如今的大学图书馆,什么书最受欢迎?我们参考了麦可思整理的多所大学图书馆借阅数据,试图总结出如今大学生的读书偏好。

#01

过去一年

中国的大学生更喜欢读这些书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人应当为了快乐而读书。”根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全民阅读报告》,90%的读者主要基于兴趣爱好或内在需求选择图书。在各大高校图书借阅榜中,这一点也得以窥见。

尽管成功学讲义、鸡汤心理故事霸占了不少商业书店的黄金区域,但对大学生而言,他们普遍对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外小说更感兴趣。

《平凡的世界》是大学生借阅最多的著作,共登上了51所高校的借阅热榜。刘慈欣的《三体》与余华的《活着》分别以36次和35次位列其后。

年首次出版的《平凡的世界》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它刻画了底层人民艰难曲折的一生,在三十多年后依然能够在中国年轻人中引发共鸣,是不少人成长过程中的必读书目。

排名第2的《三体》不仅摘得科幻文学最高成就雨果奖,也带动了中国科幻热潮。复旦大学文学系教授严锋曾评价作者刘慈欣,“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年首次发表的《活着》也是长盛三十年不衰,令一代又一代人思索生命的含义,也让作者余华“靠《活着》活着”。

(图片来源:电影《活着》)

前三甲都是中国本土小说,外国文学作品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在最受欢迎的前20本图书中,有9本外国小说列席。其中既包括了《百年孤独》和《月亮与六便士》这样的世界名著,也有《白夜行》《追风筝的人》等畅销书。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余华和东野圭吾分别是中外作家的“顶流”。

余华不仅仅是受人仰慕的文坛大佬,也是年轻人心中的单口相声演员。文字的冷静悲悯与生活中的诙谐幽默形成强烈反差,被读者戏称为“把痛苦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

在他的作品中,除了榜单中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著作也颇受年轻人欢迎。

日本推理大师东野圭吾也当仁不让,有4部作品登上TOP20榜单。若放眼整个图书借阅榜,以高产著称的东野圭吾足足有31本作品在多所高校被反复借阅,在所有作家中排名第一,堪称高校图书馆的扛把子。

虚构小说家点燃了大学生的借书热情,不管是年的新书《文城》,还是有近90年历史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无论现实、推理、科幻还是武侠类小说,都受到00后读者的青睐。

而比起作者姓甚名谁、作品来自哪个国家,年轻人可能更在意作品情节以及阅读体验。好书几十年也不嫌老,低俗无聊的“垃圾读物”只能淹没在茫茫书海中。

#02

什么类型的书籍最受欢迎?

文学作品让年轻人痴迷,也总有书被丢在一边无人问津。我们按类别总结了图书借阅榜单,发现大学生的读书热情遍布图书馆的各个角落。

可以看到,文学类作品一骑绝尘成为大学生最为青睐的图书类别,共有本图书上榜,占总体的39%。这表明,年轻人喜欢的不仅仅只有那几本“头部作品”,也根据自身兴趣,对文学作品广泛涉猎。不论是否热门,年轻人对文学作品普遍较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