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创作分析

前言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各个领域。网络文学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文艺形态,它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而不断增强。

对于网络文学,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确定的定义,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利用网络来完成写作、阅读与传播,具有读者与作者实时交流、更新速度快和随机性强等特征的一种文学模式。

因此,能否出版纸质载体,并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网络文学就是网络小说,当然,网络文学的概念要比网络小说大得多,但是,在网络文学中,网络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将网络小说和网络文学进行严格的区别。

影视创作以电影、电视等为主。《著作权法》着重强调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方法,但很明显,作为一种新的影视形态,动画片并不在此列,所以不在本论文的研究范畴之内。

本论文认为,对最近数十年来,将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的个案进行了整理,站在受众和读者的视角来审视这一社会现象。

在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之后,对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现象的特征、改编的依据、改编的模式、改编的趋势以及最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是一种很有理论意义的工作。

结果表明,由网文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通过性,比普通影视作品要好得多,从而减少了影视作品的投资风险。

在这一点上,很难判断出改编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原作的要求,但是,一部好的作品,它的思想必须比原作更高,不然,它的意义就会大大降低。

原作的精华必须保留,因为它是原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因为改动而失去了原作的精华,那就太可惜了。如果元宇宙的概念变成了真的,那么从网文到电影的转变,将会彻底的改变。

一、网络文学改编现象

据第四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年6月,全国因特网用户总数达到10.11亿,因特网普及率达到71.6%。

在中国,以用户数量来看,“网络社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而网络又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个新型的文学形式在传播模式、创作模式以及收益模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以报纸为媒体的新特征。

近十几年来,由网络小说和电影小说构成的电影和电视剧的主要形式。年,随着《裸婚时代》、《步步惊心》等系列的热播,网文电影和电影的热度越来越高。

年之后,又有《鬼吹灯之寻龙诀》、《九层妖塔》、《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片获得了不俗的票房。

《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视作品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尤其是《琅琊榜》,更是中国影视作品中少有的几部受欢迎的优秀作品。

这三年来,无论是《庆余年》、《雪中悍刀行》,还是其他的电影,都掀起了一股新的浪潮,虽然有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但这股浪潮依旧在继续。

网络小说的改编已成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主要创作素材,而现在,这些作品的改编版权都被抢破头了,尤其是那些拥有高点击和一定知名度的作品,更是“抢手货”。

不过,因为现在的网文太多了,所以改编权的销售一直都是一个“买主”的局面,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改编权的成交价格相对来说要便宜一些。

年的网文版税与年的网文版税相比,翻了十多番,网文版税的暴涨,也是网文的改编权与市场日益被认同的结果。

8年过去了,如今,一场场的改编权买卖已经不是一两百万美元了,高质量的网文改编权还没有卖出去,已经变成了一种难得的资源。

但随着著作权的不断上涨,原创作家的收入也越来越少,比如《大唐明月》的版权收入超过了一百万,原创作家却只拿到了16万,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原创作家在资本面前,完全是一种劣势,所以原创作家才会和发布公司签订合同,这些合同都是一些看起来很公平,但实际上却是坑爹的东西,而且,网络小说公司已经形成了一种垄断的局面。

除非是一些非常知名的大神,否则想要和一个网络平台谈合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的著作权混乱局面,势必会对优秀的电影、电视剧等题材的转化速度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对网络文学、电视剧的发展以及电影、电视剧的良性性循环不利。

二、改编的前提

网络小说能够被拍成电影有其必要条件,它的点击量和读者数量,它的内容在屏幕上的表现方式,它所宣扬的思想内容被大众所认可与否,都是它能够被拍成电影的重要因素。

因为有太多的因素,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能被人改写,或者被人不能被人接受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知名的小说家在改写电影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毫无疑问,在确定一部文学作品是否具备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潜能方面,小说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部拥有一个合理的剧情,并且拥有一个让人喜欢的内容,这种作品一般都会拥有比较高的点击率和更多的读者。而且,网文往往天马行空,与现实格格不入,这就大大削弱了它的可读性。

与电影、电视剧不同,小说中的故事很长,这是长篇小说的共性,如果被拍成了影视,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长篇累牍”了,因此出现了一些剧情上的空白。

与一般的写作方式相比,网文的写作难度要小很多,为了“生存”下去,就得想尽一切办法保持作品的人气,保持作品的更新速度,这样才能保持读者群的活力。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地“码字”,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一本书就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并不稀罕,这也造成了一些普遍的弊端:主线不明,动机不明,剧情推进不够。

总的来说,电影和电视剧的距离是无法避免的,而小说集和电视剧的完美结合,也是对作家的一种挑战。

三、改编特点与模式

相对于电视剧,网文影视化的难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在于,影片的篇幅太短,很难表现出网文的宏大的世界观和故事情节。

因此,在谈到改编方式时,我们首先要谈的就是影视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其次就是影视作品之间的区别。

网络文学的改写,就是把文学中的语言意象变成具体的意象。千家有千家哈姆雷特,对小说中的人物、道具、场景等形象的电影来说,可谓是“众说纷纭”。

网文中的角色、剧情常常能给阅读者带来无限的遐想,使他们通过作家的描写而进入到一个由自己虚构出来的虚拟世界中,这就是网文的魅力所在。

人们对小说的理解有不同的认知,这就造成了将小说形象转化为影视后,在角色选择、道具制作和场面布置方面都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很多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后,最容易引起读者的不满的一点。

例如,在将《斗破苍穹》改编成电视之后,在作品中,人物的飞行形态从“翼”变成了“马”,引起了大部分原作者的反感。

网文虽然想象力丰富,但受限于电影的制作,很少有电影能像网文里写的那样。不管是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改编,在保留了原版的基础上,大部分人都能看得懂。

《鬼吹灯之寻龙诀》是一部对原著的高度还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流浪地球》同样因为特效精良还原原著而一度成为中国电影票房之最,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中国电影的前五位。

四、网络文学改编流变

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小说向影视作品转化的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目前存在着什么样的现象和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将会影响到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剧在未来数十年的发展形态。

从网文到电影的转变只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缩影,从纯粹的网文到电影,可以简化问题,从而得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果。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人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好的文化上,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市场将会不断地扩张,而中国人对电影和电视剧的要求也会不断地提高,这势必会给电影和电视剧的投资带来更多的机会。

中国的年轻人倾向于更多地把钱花在自己身上,90后和00后逐渐地成了他们的主要消费人群,同时10后也逐渐地走上了舞台。

更多没有经过落后时代的人群,他们的消费观与他们的爷爷奶奶们的消费观已大不相同;因此,网文电影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的市场会越来越大,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电影的拍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电影的质量。年,国家广电总局要求一部电视剧只能在两个以上的卫星频道播放,这很有可能会造成电视台无法收回投入,从而加大了电视节目的生产成本。

不过,由于资金的紧张,《花千骨》的投资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因其高质量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打消了许多人对它获利的疑虑。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在这样的条件下,通过竞争,使电影质量得到极大地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在以后的网络文学电影之间实现良好的循环。

结语

自年开始,在中国,将网络文学改编为影视剧的数量,呈现出了一种每年都在增长的态势,各种类型的网文都被成功地改编为影视剧,其中既有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票房价值的电影,也有能够塑造出一代经典的电视剧。

影响力大、读者多、点击高的网文,更能得到电影制作者的偏爱,这既是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也是由于其对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较低的缘故;相对于传统影视剧本,由网文改编而来的电影和电视剧,其成功的几率大大提高。

对网文进行改编,实质上就是将其从文字语言转化为视频和声音的形式,因此,在对其进行改编时,能否完全按照原文来进行,这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问题。

但是,一次成功的改编,其立意必须要比原文更高,不然的话,对其进行改编的意义就会大大降低。小说的精华不能少,这才是小说能火起来的原因,如果改了,那就亏大了。

目前及今后,随着网络小说改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投资规模的不断攀升,改编市场的竞争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时,面对高质量的大片的压力,小成本的电影和新演员的电视剧变得愈加艰难。随着电影、电视剧等不断涌现,互联网视频传播平台对电影、电视剧改编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总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元宇宙的存在,将会给网文和电影带来巨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本书汇编组,编《中国百年著作权法律集成》

[2]王志刚,华风霞,编著《数字媒体版权案例评析》

[3]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