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车票,也是一碗河南老烩

□图/文杨军强(主图作者“简单生活原创摄影”)“在吵闹而又兴盛的都市街头,总看见母亲在招手……”又该过年,地球上人类最大的一次迁徙又开始重演。央视直播广东打工一族摩托车大军回乡,1小时轻松冲破万+。每到此刻,每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都归心似箭,任凭再坚强的心,也经受不住来自故乡的晕眩一击,哪怕只是一字一句的讯息。2月1日,农历兔年腊月十六,已经能隐约听到远处传来旺财的“旺旺”叫声。郑州户外零下3℃一点没能阻挡人们归乡的脚步。“咚咚咚咚~~”2月1日上午9时,郑州高铁东站候车大厅,一群着红衣的靓丽高姐,以一段酷炫的现代舞,开启40天的年春运大幕。随后,英气逼人的火车司机和信号员、威武的铁路警察,依次为候车旅客献上充满职业特点的舞蹈和歌声。尤其是精心编制的防偷防骗小品,让拉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驻足几分钟时间,既放松了心情,又获益了安全常识。“噢!您需要轮椅是吧!这会南门还没开,您稍等几分钟哈~”“你好,我要送老人去新郑机场,能不能帮帮忙!”候车大厅服务台,漂亮的客服小尤忙得顾不上喝口水。“春运开始了,肯定又是场硬仗,我刚来1年多,今年排班到大年初一,估计和爸妈吃不成年夜饭了!”老家来自焦作的小尤说起家人,一丝红晕略过脸颊。她是铁路系统服务亿万春运大军的一员,她也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想给杭州的河南老乡捎点河南特产,上次吃了冲泡的‘一筷子到河南’老烩面,感觉可得劲,这次非得让再捎带两提!”在郑州食药监系统工作的武先生拉着行李,站在大厅里76人老烩面“一筷子到河南”展台前,边说边询问价格。“‘一筷子到河南’,到底啥意思?”“就是让河南的外地人、外地的河南人,以及没来过河南的外地人,都能一筷子吃上地道的河南烩面。”展台前,对于旅客询问的高频问题,‘一筷子到河南’“烩面公主”娄祯,说话带着自来笑,耐心细致的解说让近在咫尺的你,总有被温暖的感觉,那种感觉和着过年回家的气氛,刚刚好。“一碗老烩面,温暖回家路。目前,‘一筷子到河南’老烩面,已在郑州火车站、高铁东站及汽车站商超铺开。”娄祯介绍说。“新郑大枣、焦作山药、道口烧鸡、河南烩面,这些河南特产卖得特别快,尤其是春运开启后,是很多回乡出差人士购买的标配。”候车大厅内一超市售货员岳鹏龙介绍,他说,当天“一筷子到河南”展出了自加热型烩面,不少顾客到店抢购,获知还没铺货时,都有点小失望,只好在淘宝店下单了。“用两瓶凉矿泉水就能泡一碗热腾腾的烩面”,让很少年轻人充满着好奇。一碗汤香面筋的老烩面,是无数在外河南老乡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也是中国十大名面之一,年,人民日报官方曾转发一条“中国最好吃面条排行榜”的微博,河南烩面排名第四。··一个拥有年历史文明的古国,追根求源处处都烙下农耕文明的痕迹。自古安土重迁的国人,尽管为了生计不得不远走他乡,但骨子里,一辈子都不可能背叛曾生养过自己的桑梓之乡。《西游记》翻拍多种版本,唐太宗捻故土送三藏一情节很少删除,原文如此叙述:“‘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成长岁月里移栽小花小草,父母曾亲口教授“要带点老娘土,不然不容易养活。”年有部电影就叫《老娘土》,剧本根据河南作家李佩甫小说《无边无际的早晨》改编,‘老娘土’也称‘命根’,专为出远门爷们准备,由最亲的长辈用乡里的土和上最好麦桔成的方土。主题曲《父老乡亲》后走红大街小巷“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以前单位有位男同事,滑县人,年轻时在新疆茫茫戈壁当兵,两年没回过家。有天傍晚,他坐在落日余晖里,一段熟悉而缥缈的豫剧从很远传来,“突然就想起河南老家,想起爹娘,我就疯了一样顺着声音向远处奔跑,不停地跑,后来发现跑错了方向,就嚎啕大哭,像个孩子~”一段豫剧,几句乡音,就能撩开我们隐藏在内心无尽的乡愁。而一生永不会背叛的味蕾,又何尝不会饱尝思乡苦?山高路远,谁还不曾为梦想背井离乡?!离开家,才懂一碗家乡面的重要。全深夜里的一腔寂寥,全赖一碗香郁老烩面的抚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