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小说《全息玫瑰碎片》中创造了一个概念——“赛博空间”(Cyberspace)。“赛博空间”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的虚拟现实,是计算机领域颇具哲学思辨的一个抽象概念。这一超前理念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后40年科幻文学、游戏、影视作品的意识形态与创作格局,具有划时代意义。电影里的“赛博空间”就在威廉·吉布森创造出这一概念的同一年,美国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趁热打铁,拍摄了电影史上第一部“赛博空间”题材科幻片——《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年,这部电影显然太过超前,以至于无人问津,票房惨淡。直到今天,它仍是一部鲜为人知的冷门科幻片,豆瓣也仅有人观影打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部为未来科幻电影抛砖引玉的先驱之作,其价值远远高于其票房。首部赛博空间电影:《电子世界争霸战》在手绘动画大行其道的80年代初,电脑图形动画尚处萌芽阶段,属于与主流背道而驰的新兴事物,受众和被接受度都很低。影片实拍特效做起来十分复杂,画面需要多次叠层,滤镜需要不同处理,细节遮罩需要一帧一帧画出来,其工作强度与难度可想而知。《电子世界争霸战》之所以如此超前,正是拜利斯伯吉尔团队的前瞻性和专业化所赐。一部具有超前意识的科幻电影故事因一起剽窃事件而起,男主角弗林是一位天才程序员,具有开发游戏软件的天赋才华。弗林本可以凭借自己开发的热门游戏,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然而,他的得意之作却遭到了公司前同事的剽窃,被对方赚了个盆满钵满。天才程序员弗林弗林是个不甘服输的人,怎能咽得下这口气?为了搜集对方剽窃的证据,他偷偷黑入前公司服务器,却被强大的主控程序发现了行踪。在破解对方网络防火墙时,弗林意外发现——主控程序已不再是一个软件程序那么简单,它形成了自主意识,可以随意操控抹杀其他软件,正在悄悄创造一个可怕的虚拟世界。自主意识觉醒的主控程序导演史蒂文·利斯伯吉尔巧妙地采用了一种“拟人化”表现手法,将赛博空间内的软件人类化,进而直观呈现它们被主控程序操控后的“心理活动”与“肢体语言”,十分具象化。当代码被赋予生命,变成了有着喜怒哀乐情绪变化的鲜活个体,这种脑洞大开的设定,足以让荧幕前的观众大开眼界。空间内的拟人化软件程序弗林的闯入让主控程序感到震怒的同时,更多的是不安。毕竟,它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电脑天才。为了击垮闯入者的精神世界,主控程序通过一种虚实转换工具,将弗林拉入了由它所创造的黑暗赛博空间。弗林被卷入赛博空间在赛博空间内部,主控程序掌管着生杀大权。那些被它操控的软件毫无还手之力,任其摧残折磨。主控程序创造了很多病毒软件,用来协助它在网络世界疯狂扩张。统领这些喽啰的长官,是一个代号为“萨克”的指挥程序。指挥程序“萨克”世间万物向来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这个道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同样适用。弗林有一位同事,名叫艾伦,他也察觉到了异常。为了防止主控程序在网络世界一家独大,艾伦曾创造过一款用来钳制主程序的软件,名字正是本片英文片名——“创”(Tron)。用来钳制主控程序的“创”(Tron)在这样一个狼贪鼠窃的赛博空间里,只有弗林和创强强联手,同仇敌忾,才能彻底消灭主控程序,还网络一片清净。一场人类和程序的博弈,正沿着电脑和网线,顺着源代码和数据流,在不为人知的网络世界悄然展开。赛博空间之战以今天的眼光去看这部《电子世界争霸战》,或许它只是一部“五毛特效”的烂片。但在电脑技术初现端倪的年,它却是一部前无古人的前卫之作。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样一部开创“赛博空间”先河、影响后世一众科幻电影的先锋影片,最终依旧难免落寞,为众人所不知。一部落寞的前卫之作威廉·吉布森曾在《全息玫瑰碎片》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无法辨识想象力从已知世界飞升的起点,就无法真正体会科幻的力量。如果把科幻电影比作一首歌,那么对于它的受众或听众而言,既不应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也不该是流俗不堪的巴人下里。它应是一曲雅俗共赏的阳阿薤露,给人以共鸣。或许,《电子世界争霸战》是一部不太“好看”的电影。这里的“好看”指的并非视觉层面,而是接受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诞生,为电影特效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影像意义远大于故事本身。感兴趣的影迷朋友可以一览原片,去感受科幻电影尚未被CGI技术所支配的那份纯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