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95,他才是国产剧王独立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27/4525438.html

这个十一,《长津湖》彻底爆了。

直到今天还在热映中。

票房已经突破41亿,暂时位列今年票房榜第三。

预估最终票房将破53亿。

直逼年度票房冠军。

毕竟,三大导演加上吴京、易烊千玺这样的票房保证,想不爆都难。

不过。

鱼叔特别想提及片中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名字。

没有他,这部剧的魅力或许将大打折扣。

他,正是《长津湖》的编剧——

兰晓龙

兰晓龙,堪称军事题材编剧第一人。

本身就有着根正苗红的军旅背景。

由他编写的《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等,都是口碑炸裂的优秀作品。

根本不需要鱼叔多做介绍。

兰晓龙年生于湖南邵阳。

著名导演孔笙曾这样评价:

「我接触过两个湖南编剧,一个是兰晓龙,一个是刘和平,湖南人身上敢闯、敢担、敢干的特点,在他俩身上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他提到的刘和平,是《大明王朝》《雍正王朝》的编剧,擅长历史题材。

而醉心于写军旅题材和男人戏的兰晓龙,更有一股子莽劲。

AKA「湘西悍匪」。

早在学生时代,兰晓龙就是个刺儿头。

好勇斗狠,学习成绩那是出了名的差。

但兰晓龙很早就开始对戏剧兴趣浓厚。

十五六岁的年纪,他就读完了莎士比亚和尤金·奥尼尔的所有著作。

高中毕业后,他备考三年。

终于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

可进入理想的高校后,兰晓龙也没有安分下来。

虽说学习认真,写剧本勤快。

叛逆好强的性子却没有一丝改变。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是一个混混,是逆反心理极强的人,完全是个叛逆者。」

就是这样一个「混混」,却被命运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临毕业之际,他被老师告知,自己被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给看上了。

这意味着一个崇尚自由散漫的人,就要走入绝对服从命令的部队中。

兰晓龙一开始非常抵触。

可渐渐地,他发现部队文职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折磨人。

恰恰相反,军旅生活独特的魅力大大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年,兰晓龙写出了话剧《爱尔纳·突击》。

一举获得了老舍文学奖和曹禺戏剧奖。

话剧《爱尔纳·突击》

导演康洪雷看完整部话剧,大为震撼。

遂动了改编成电视剧的念头。

兰、康二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之后红遍大江南北的《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当然,伴随着成功,兰晓龙愈发放飞自我。

在战友文工团,他认识了一辈子的好基友,张译。

他们不仅在线下打得火热。

还在《士兵突击》最火的时候,成为《士兵突击》吧的常客。

兰晓龙ID「」,张译ID「士兵突击」。

两人在吧里,经常一言不合就互嘴。

兰晓龙坑人功力也与日俱增。

由于导演康洪雷曾发动全剧组演员,在公开场合叫兰晓龙为「妈妈」。

兰晓龙为了「复仇」,就把康洪雷写进了《我的团长我的团》。

即剧中的「康丫」一角,是主要人物中第二个领便当的。

演员张国强也曾被他坑惨。

说好让他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出演一个「只用帅就可以」的角色。

实际拍戏时却要在丛林中摸爬滚打,泥里来土里去,终日蓬头垢面。

为此,张国强成立了一个「刺杀兰晓龙基金会」。

运营资金两百多块,誓要干掉这个无良编剧。

兰晓龙的毒舌属性也凸显出来。

只不过是喷自己。

谈及成功,兰晓龙说:

「我写完《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后,岳父的眼光多了些欣赏。

但是这张光环一般只能持续三天左右。

我还是那个该吃吃该睡睡的王八蛋,甚至还不如原来呢。」

甚至还成为了一名喜剧人。

这尤其体现在拍照上。

要么是「歪嘴战神」。

要么是「搞怪天王」。

最出名的一张照片出现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

兰晓龙本人亲自扮演了一个日军军官,以照片形式出镜。

并通过角色的嘴,又把自己骂了一顿。

不正经的兰晓龙,就非常像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核心人物——

「小太爷」孟烦了。

学问很大,肚子里有墨。

但为人也很滑头,秉持着玩世不恭的态度。

有趣且古怪,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骚客。

总有那么一种文艺工作者。

平日里越是放荡不羁,创作出来的作品就越是有内涵和深度。

兰晓龙,无疑也属于这种。

在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外表之下,是一颗醉心于创作的心。

这个角度的他,更像是其笔下最为出名的角色——

许三多。

遵循着《士兵突击》中「今天比昨天好,这就是希望」的原则。

兰晓龙从来都不会等在原地坐吃山空。

而是在每一部作品中都会寻求突破。

其成名作《士兵突击》是一部彻彻底底的男人戏。

全剧没有出现过一个女性形象。

为此,当时有不少人批评兰晓龙是大男子主义。

而兰晓龙则觉得有些冤枉。

「一个团级单位当然看不到女人,我要是在这个环境里放女人,那我就该抽我自己了。」

《士兵突击》讲究的就是一种真实环境下的纯粹情感。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许三多的完美塑造。

你真的很难在国产剧里找到另一个如此纯粹,又如此有血有肉的人。

新兵蛋子许三多,一开始被分到了负责看守输油管道的草原五班。

五班驻扎的地方,人迹罕至,鸟不拉屎。

根本看不到任何升迁的机会。

士兵们在这里也失去了向上的热情,得过且过。

可许三多却不这么认为。

他倒也不是不信这个邪。

就是单纯地觉得有些事应该去做,即便是看上去「毫无意义」。

所以他完成了没人做的修路任务,靠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加入钢七连的机会。

而在随后的故事中,许三多又遇到了一批和自己相类似的士兵。

史今、高城、伍六一、袁朗……

在这个过程中,许三多那昂扬不灭的人生信条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巩固。

正如许三多自己所说: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

听上去拗口,但又让你不得不去细细品味。

因为戏演到这里,话说到这里。

早已不仅仅是军旅见闻,而是充满着存在主义思辨的人生感悟。

随后,则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兰晓龙会循着《士兵突击》的模版,再狠狠地煽一次情的时候。

他却拿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不同于以往抗日题材的正面表现,兰晓龙选择了一群溃兵为主角。

说好听点,是散兵游勇。

说直接点,那就是一群没有家的孤魂野鬼。

贪生怕死者有之,见利忘义者有之,浑浑噩噩者有之。

在一开始,观众真的很难喜欢上其中任何一个角色。

也因此,兰晓龙在《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收视上惨遭滑铁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愈发凸显,评分愈发上扬。

早已是豆瓣9.5分的国产神作。

这是因为人们渐渐品出了兰晓龙的复杂内涵。

如果说《士兵突击》是在说平凡人生中的上限。

那么《我的团长我的团》就是在说极端情况中的底线。

一个人不能丢失尊严。

正如剧中的灵魂人物龙文章所说——

「这是事情本就该有的样子。」

再之后,则是《生死线》和《好家伙》。

这俩相对于前面那两部神作,在光芒上要黯淡不少。

但真正了解兰晓龙的人,或许都能感受到他在这两部剧中那是真的玩嗨了!

《生死线》之所以评价稍逊一筹,是因为有人感觉它失去了兰晓龙标志性的真实。

主角们犹如打不死的小强,有几分「抗日神剧」的味道。

兰晓龙却表示这是有意而为之。

这其实是参考了传统传奇小说的结果,稍微带点玩票性质。

《生死线》

而在《好家伙》中,兰晓龙更是将炫技进行到底。

越写越「飞」的他这次干脆直接利用抗日题材写了一个寓言故事。

中共、军统、中统、日军……

当时的几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

兰晓龙借此探讨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好家伙》

无论如何,兰晓龙的每部作品,别的不说。

群像总是异常精彩。

情感也极富感染力。

兰晓龙总是能在不断的突破中给出自己的答案。

兰晓龙的剧本虽神。

但还是有个问题——

产量太少!

从事编剧事业几十年来。

满打满算,兰晓龙参与创作的作品数不超过十个,且时间间隔非常大。

年写完《生死线》后,直到年他才又创作了《好家伙》。

随后又是一段长时间的蛰伏。

直到去年才传出他担任《长津湖》编剧的消息。

究其原因。

这一方面肯定和其自由散漫的性子有关。

良好的口碑,扎实的作品,让他有资本保持本性。

另一方面则还是因为个人的选择。

别的一线编剧,由于商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作品良莠不齐的情况。

但兰晓龙的特殊性就在于——

他的军人身份注定了他要有担当。

他擅长的题材决定了他无法随意。

他,必须保证自己的作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很久以前的一次采访中。

聊到为什么要创作《我的团长我的团》,兰晓龙讲述了一个故事。

年清明节,他和康洪雷来到了滇缅边境的松山。

在松山上,兰晓龙发现了一座两平方米的墓碑。

于是他走上前去想看看这里究竟埋了谁。

结果看到墓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

顿时整个人都傻掉了,脑袋「轰」的一下炸开。

原来这座墓碑下足足埋了人!

这座山,原来是中国远征军松山战役的发生地。

当年,数不清的中国军人在此地壮烈牺牲。

随后,兰晓龙就地找了一个草丛开始坐地沉思。

渐渐地,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剧本的轮廓。

他真切希望这个本子能让观众体会到自己当时「脑袋炸开」的感受。于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问世了。

这么一个故事,兰晓龙在采访中说得简单。

但作为听者,我们却能感觉到它的神奇,颇有点梦笔生花的意味。

也更能明白兰晓龙在创作上的宗旨。

明面上,他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一寸山河一寸血。

更深层次里,他是希望延续一股精神。

正如他作品中铁打不动的「钢七连」。

象征的就是中国军人中的不屈和顽强。

这种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的《长津湖》之中。

在兰晓龙最开始写的长达13万字的剧本中。

它在小太爷和伍千里手中进行了交接。

而通过伍千里,它又传递给了无数的观众。

这,便是编剧兰晓龙。

他通过老练的文字,精妙的布局。

从当代向过往凝望。

以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兰晓龙宇宙」。

向着每一位中国观众,迸发出千钧之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