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才明白原来畅销小说

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

自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人都想通过写故事来分一杯羹,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倒不出。

说白了就是小说创作基本技巧都不知道,又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甚至是多个故事呢?

看过一本书《小说创作基本技巧》)刚好讲的就是怎样吸引读者,为他们呈现精彩的故事?相信可以为这“绝大多数人”解燃眉之急。

该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克里斯·赛克斯,他不仅是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有名的剧作家和诗人,英国很多重点大学都邀请他去教授创意写作课程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这本书很简单,就是从情节和结构两大方面入手,针对小说的要素、情节、结构、人物、逻辑、布局,具体是从理论到案例和练习,带领读者吃透创意写作原理。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情节”和大家简单聊聊:

1、情节是动词,不是名词。

对于作家来说“构思”是一个动词,一个正在进行的词,包含了“行为”的意思在里面。

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情节”也是一个动词,一个正在进行的词,不管是对写作者还是书里的人物,都包含了“行为”在里面。

为什么我们写的小说不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的“情节”是死的,是一个名词,它不具备“行为”,若是我们理解到了“情节”其实乃是一个“动词”,那小说吸引人也就容易多了。

那情节是什么?

高尔基认为,"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屿、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牛津英语词典》将情节定义为“戏剧、小说、电影或者类似作品中由作者设计并呈现的一系列相关联的主要事件”。

对于一个成功的作家来说“情节”变成了事件,是一部作品的顺序,而对于初学写小说的你我来说,“情节”仅仅是一个动词。

在《小说创作基本技巧》里,作家克里斯·赛克斯唤醒了我们对情节的误解,并不是所有的情节都是故事,但所有的故事一定是由情节串联而成。

我们都知道情节是非常活跃的,就像鱼塘里的鱼儿,上蹿下跳,但如何把这些跳跃的鱼儿描绘成一幅画,这就是问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写的小说情节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我们创造的情节虽然说大部分都是取自于真实的生活,比如说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或是某本杂志或者是短视频看到的。这些创造情节的方法不是不对,只是太过熟悉,当所有人都洞悉了你的情节,故事也就失去了兴趣。

就这个问题而言,克里斯·赛克斯在《小说创作基本技巧》说,发现情节是很简单,除了我们“发现情节”以外,还可以自己“创设情节”。

“发现情节”就是从现有的情节取材。

比如说“许多好莱坞电影和音乐剧都是基于已存在的材料创作的”。

我们熟悉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导演就是借鉴曹禺的话剧《雷雨》,该电影里人物及人物关系和故事的结构及逻辑都有借鉴。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对于这些人物的作品,你也可以稍作修改或者是增添使它成为自己的情节,又或者是你创造一个人物空降到其中去。

“创设情节”就是开发自己原创的情节主线。

这个稍微有难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自己开发原创的情节,首先我们需要设计原创情节,并将人物嵌入其中。或者是设计原创人物和情境并从中衍生情节。

当然,初学者要清楚,小说的情节和一般的故事情节是有很大区别的。至于区别是什么,在哪里,我们继续往下面看。

2、自由,自发,灵活对情节创作的重要性

爱·摩·福斯特指出:

"情节是小说中较高级的一面"。

小说中,故事都是虚构的,情节也就是虚构的。

这种虚构,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有时候会让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

在写作时,情节通常是由场面和线索构成的。

但如何构思出有节奏和渐变的活跃且出人意料的情节,这是个很难的问题。

一定程度来说,需要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秉持自由发挥,自发组织和灵活多变的技巧。

为此,克里斯·赛克斯在《小说创作基本技巧》里,提出了一个练习,教我们如何从给定的框架创作出一篇充满活力和情节丰富的作品。

第一步:准备8-16张一样大小的小纸片;

第二步:每张纸片上写上一种职业的名称,顺序打乱,放进盒子里;

第三步:看不清的情况下取出一张小纸片,以纸片上的人物视角开始创作;

第四步:创作时要遵循你的a、b、c,指令,(比如说a是走得慢;b争吵;c遇到一个女人)

第五步:规定时间,完成你的创作;

像这样的时间压力下进行创作,听起来难度系数很大,但实际上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自由灵活的思绪或许能帮助我们写下平时不太可能有的惊艳的想法。

这些看似现成的东西,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是没有接受的,只是围绕它进行了思考,换句话说这些东西都是为我们所用。

如此训练,我们就保持了思绪的开放和灵活,创作过程也是快乐的享受,跟随自己的想象随意而至。

像这样的练习对我们写小说是很有意义的:

首先,可能会产出令人惊喜的好作品;其次,当你为创作的小说情节而烦躁时,这或许是个很好的热身练习;还能迫使你快速写作的同时让你松弛下来,当然最后一点就是帮助我们推动故事持续向前发展,使其情节活跃吸引人。

以上的小练习的确是创造情节不错的一个办法,但持久性的精彩故事并不是靠这一个情节支撑起来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故事的建立和情节的进展。为此,克里斯·赛克斯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技巧,叫:情节梯。

3、利用情节梯生成情节,规划故事

《茅盾论创作》里提到,我们要学习写作小说,必须从思想、生活、技巧各个方面下苦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道理大家都懂,好像这个“苦功夫”具体怎么个苦法很少有人知道。

想起了季羡林的一名学生曾向他求教:“做学问可有捷径?我的论文实在憋不出来了。”

季羡林一听,笑了:“论文岂是憋出来的?”然后补了句至理名言:“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

话糙理不糙,除了一些趣味之感以外,更深的那层深意想必你已经知晓。

说白了不管是写论文,还是写小说,除了“多练”,别无他法,但问题的根本,我们要知道怎么去练。

就小说情节,也是有法可循的。

首先是制作一个情节梯。用上文提过的完全相同的方法制作情节梯——随机抽取一个人物和一系列行为。然后重复这个行为,选择新的职业,随机选择同一系列的行为。

说简单点就是把一系列关键词按照抽取顺序形成一个情节梯,然后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开始情节创作。

仅仅只有一步,好像是在平地散步的感觉,但若是按照情节梯来训练,那就是有坡度的赛跑了,节奏会越来越快,故事情节也有渐进感了,这是一个上升的过程,促使你的故事攀升进入高潮。

在这个攀爬过程中,人物也会从一个状态向另一个状态转变,从一种情境转换到另一种中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这些人物都活力十足,他们逐步从一种心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了。

不过,当我们在写自己的情节梯时,克里斯·赛克斯在《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提出我们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它行得通吗?

它能连贯吗?

它能使人物和读者从开始爬到结尾吗?

梯子中的每一步都能在逻辑上促成下一步吗?

它是从底部爬到顶部的吗?

……

如果说你在写故事前先创建一个情节梯,就像是给你的旅程描绘了一幅地图。这样,你的人物也就不会迷路,也不会失去活力,读者也不会弃你文而去。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脑力有限,你也可以从现有的作品里提取类似的关键词,然后重新抽取顺序,安排新的人物,产出新的故事。通过这种“情节梯”的方式来丰富故事情节,从而创造出新故事。

还是那句话,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基本技巧,熟悉前人的经验与总结,然后忘记它们。

写在最后:

成功的故事离不开出彩的情节和结构。

情节是故事的核心,能够让读者乐在其中;

结构是故事的骨架,可以带来平衡与和谐。

《小说创作基本技巧》,是一本写小说的方法论,但与其他的小说写作书籍有区别,除了方法,还有具体的实操。

该书涵盖创意写作中的各种问题,作家克里斯·赛克斯从基础的故事模型到实用的创作技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写作,并附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写作练习,适合每一位想学习创意写作的读者。

关于写作,严歌苓说:“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那她所谓的笨办法是什么?就是肯下苦功夫多练习呗!

毕竟,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小说创作和其它文体写作一样,没有什么捷径。

别人的技巧,只能作借鉴,创作还是要靠自己。

作者:安然,自由撰稿人,治愈系小姐姐,你带故事,我带酒,一起相约赴山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