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流浪地球科幻片需要国家综合实力

中科公益抗白 https://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来源:中青在线《流浪地球》剧照。视觉中国供图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截至2月15日下午3点,票房突破32亿元。从票房成绩来看,已经有不少人将这部影片定义成“现象级”的作品。其实,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经验上,都非常年轻。80后导演郭帆此前没有拍摄过科幻题材的影片,80后制片人、编剧龚格尔更是自称“初出茅庐”,他们是哪里来的勇气和自信,敢于尝试这样一部中国科幻电影?到底是谁在给他们背书?有人说,是《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以一己之力扛起了中国科幻的大旗。刘慈欣不这样认为:“我只能把这看成是一种善意的鼓励。”此前,刘慈欣在航天城为航天员们举办的超前观影活动结束后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中国的科幻作者非常多,我只是这个金字塔里比较靠上的作者之一。具体到《流浪地球》,更不可能是靠我一个人扛起来的,我们的团队有多人。中国的科幻发展到现在,最根本的还是背靠国家发展的大背景。”刘慈欣说:“中国社会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科幻作者或者电影人无论多有才华,付出多大努力也不可能做到今天的程度。”刘慈欣的话并非虚言,从某种角度来看,科幻片一直被认为是展现一国国力的“晴雨表”。导演郭帆认为,科幻片其实是一个有着特别属性的类型片,只有国家够强大,才有可能拍出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片。在航天城,郭帆对“把科幻变为现实”的航天员观众们说:“比如,最近我们的飞行器成功登陆了月球背面,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观众才会相信,中国人可以做到电影中呈现的东西。科幻片需要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背书。”他由衷地感谢航天员们给了观众“坚信的力量”。“只有我们的宇航员真的上天了,在太空层面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观众才不会认为我们是瞎编。”龚格尔直白地解释,话里透着一股自豪。其实,不仅是航天科技的发展,《流浪地球》影片中的科学设定有不少都能在中国的科研项目中找到对应的成果。例如,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的中方工作人员看到影片中采用核聚变原理为“行星发动机”提供能量,就感到十分亲切。实现可控核聚变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努力的方向。而目前,由多个成员国合作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对此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