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会是一篇“公正”的《沙丘》影评,当然,写出作者个人心声的影评,本质上就不可能真的完全公正。但是,要评论电影《沙丘》,对所有看过小说的读者来说,连“尽可能公正”都很难达到。
但是,我尽管已先在IMAX特别片段试映里见识过导演丹尼维勒纳夫的视野,可是当我真的看到《沙丘》的完整面貌时,我确定自己完全无法站在一个“非小说读者观众”的立场评论。
我能说的就是,在14日《沙丘》正式于上映前,你还有时间把这本大堆头小说读完。这很重要,因为虽然导演丹尼维勒纳夫,并没有把电影拍得只有原作读者才看得懂。但是,如果你已经看完小说,那你绝对会得到数倍以上的观影乐趣。没错,这意味着《沙丘》电影在大银幕上几乎完美转译了小说的精华。
一、揉合科幻、奇幻与刀剑等元素,就连“情绪”都完整移植要知道能让整个宇宙的所有事物,都维持一贯的风格,在《沙丘》里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沙丘》是一个有长途旅行星舰的科幻世界,但这个世界里有女巫、有幻术、并且遵循着皇帝统御大贵族们的阶级制度,你可以说《沙丘》是一个奇幻世界。
同时在这个有魔法有星舰的科幻奇幻世界里,军人们配备着覆盖全身的防护盾,却不是端着离子步枪互射,而是以刀剑对战。因为高速子弹会被防护盾挡住,刀剑才能刺穿防护力场。
可以说,《沙丘》小说系列揉合了科幻、奇幻与刀剑元素的混乱风格,这在映像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带来灾难。尤杜洛斯基设计的星舰,外表竟然还有鲜艳的方格设计。但是,丹尼维勒纳夫办到了,他让整部电影的不同族群,各自拥有符合自身地位、生态与品味的设计原则。
例如治军严明的亚崔迪家,没有太多雍容华贵的调性,而多是干净朴实的极简风格;靠沙丘星发大财的哈肯能家族,则以黝黑脏污的调性,呈现他们暴虐无情的本色。这些不同的设计巧妙地嵌合在一起,造成视觉上的平衡。
不过,这只是《沙丘》视觉上的震撼。《沙丘》电影的精彩,在于丹尼对书中许多形而上的描述拥有自己个人的洞见,并藉由执导手法转化为未必是其他读者会认同、但绝对能理解他对小说观感的方式。
最好的例子,是在描述保罗亚崔迪的幻象时──与父亲一起来到沙漠星球厄拉科斯的保罗,接触了这个星球上的名产“香料”,因此开启或增强了隐藏在他身上的超能力。这些能力其中之一,就是保罗能够看到过去与未来的所有可能性……这不止是“未来视”,而是“平行世界视”了。
要怎么呈现保罗这种特殊能力?让他站在一条发光在线,然后看着许多跑马灯画面从他身边流逝?这种作法好像每个人敲敲脑袋都能想到,但丹尼的做法不是这样。他在《沙丘》里的设计,不但成功表现了这种超能力,更棒的是他也呈现了保罗因这种能力而产生的迷惑、倦怠……以及感伤。
这是《沙丘》最完美之处,在于丹尼不单单复刻了一个架构完整的外星世界,同时他也将小说里各个角色的“情绪”都完整移植,而这是林区版《沙丘魔堡》最失败之处。你可以看到当年由凯尔麦克拉兰饰演的保罗,他饰演的保罗俊美异常,但整部电影里却没有太多的情绪,常常呆若木鸡。但是,这种问题在年版的《沙丘》里不会出现。
铁面无私的葛尼、热情奔放的邓肯、忧心忡忡的洁西嘉、与身负重任勇于承受的雷托,这些令万千读者热爱的亚崔迪一族,在这部电影里全都化为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而他们令人敬爱的那些性格特质,也被完完全全地搬上大银幕──丹尼甚至让他们变得更令人喜爱。
由杰森摩莫亚饰演的邓肯,没有小说里那么优雅,却更为忠心、更为沉稳;老板着面孔的葛尼,其实在电影里笑的次数比小说多很多了,但是这并不是魔改,反倒令观众更能感受他与弟兄之间的情谊、以及对保罗的爱护之情。
最重要的是,这些围绕在年轻保罗身边的“大人”,在电影里可以明显看出,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在爱着这个亚崔迪未来的希望。保罗与大哥哥似的邓肯,会热情拥抱转圈圈、会互相打闹开玩笑;邻居阿北似的葛尼,会铁手教训不成熟的保罗,但当这个孩子表现优异,他也决不吝啬在众人面前热情夸奖少主。
而身为一族之长的雷托公爵,不会权威地逼迫保罗接下家业,而是温柔地告诉他,父亲希望他能勇敢承担责任。但即便力有未逮,保罗仍然永远是他的儿子──这是电影胜于小说的完美改编,绝对令观众动容。
二、精巧改编与创新有光明,就有黑暗。在描述野心勃勃的哈肯能一族时,《沙丘》竟然采用了恐怖电影的手法,将《沙丘魔堡》里浮夸荒谬的哈肯能男爵彻底剥除他身上那些花俏惹笑的部分,给他一个模糊难辨的幽暗形象。许多男爵出现的桥段里,镜头甚至没有直接给男爵一个特写,而是以失焦的方式将男爵化为一团阴森的影子,配上史戴伦史柯斯嘉阴冷的口白。现在哈肯能男爵不再只是一团“会飞的肥肉”,而是见尾不见首的阴湿黑毒蛇。
《沙丘》还有许多改编,是天外飞来一笔的精巧。例如你能听到张震与提摩西夏勒梅竟然用国语对话,而且完全合情合理;你能听到真正充满“说服力”的心控大法“魅声”;你能看到更像样的短刀对决;以及飞行载具的细部机构设计(扑翼机在这部电影里大活跃)。
这部电影不只有精彩的改编,还有创新。而汉斯季默的配乐,是这部电影能够磅礡或者能够吓人的主因之一。《保罗之梦》一曲在电影里保罗逐步觉醒的时间点不断地出现,在观众潜意识里不断埋下暗示。当你一听到那高昂的女声吟唱,你就知道保罗又看到某种神秘的了。
在阅读《沙丘》小说时,我们没有任何配乐辅助,但是汉斯季默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优秀的配乐也让电影拥有了另一个超越原著的优势。
但是,《沙丘》最重要的一点,可能也是最糟糕的一点,就是它如果真的能够满足原著书迷的各种沙丘想象。那么,反过来说,如果真的从未看过小说的观众,能够看得懂这一次的《沙丘》吗?
关于这点,我持非常保守的态度。因为,《沙丘》尽管确实有条有理地叙述故事,让没看过小说的观众也能根据剧情前后安排慢慢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但是,同时也有许多桥段,《沙丘》没有停下来考虑观众是不是能够理解“大家族”指的是什么?重复出现的“奎萨兹哈
三、总结也可以这样说,电影《沙丘》的制作目的是为了拍出一部50年来没人能拍得成的《沙丘》,是为了拍出一部能完整呈现小说精华的电影。而不是为了让更多观众认识《沙丘》,于是在戏院里谆谆教诲入门读者的电影。小说《沙丘》第一本是多达页的巨大怪物,也许与其讨好陌生观众,不如满足这些年来始终忘不了沙丘之美的老铁粉们。
相对的,我已经无法站在对原著陌生的新观众角度评断这部电影──因为《沙丘》已经彻底征服了重复看过N遍小说的我。我希望各位都能先读完这本磅礡小说,因为事实证明这么多年来这个系列能掳获一群全球忠诚粉丝群,绝对不是因为《沙丘魔堡》这样的电影,而是小说本身的魅力使然。
《沙丘》影响了《星际大战》、影响了宫崎骏的《风之谷》以及万千混搭奇幻宫廷风格与科幻风格的跨类型小说。如今,它也拥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改编电影。而这次《沙丘》小说真的能自豪地说,终于有电影把它给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