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魂重编三体难产,二流科幻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程伟豪执导、张震主演的电影《缉魂》近期上映,目前票房为多万,豆瓣评分7.1分。电影改编自上海科幻作家江波的获奖作品《移魂有术》,但仅以小说为灵感,故事几乎重写。去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作为科幻小说改编影视的案例,《缉魂》的上映和口碑争议也引发科幻圈思考:什么样的科幻小说适合影视改编?什么样的改编才算成功?《缉魂》改编算成功吗?《缉魂》讲述在年,RNA“人脑复制”手术取得重大突破,罹患癌症等不治之症的患者可通过人脑复制重获新生,但也由此引发一系列有关身份、情感的错位思考。导演程伟豪以犯罪、悬疑类型作品著称,他的上一部作品《目击者之追凶》在豆瓣有8.2分,关于《缉魂》的宣传和讨论也大都集中于悬疑电影方面。《缉魂》剧照程伟豪同时给电影加入了对生命的关怀和思考,为了饰演身患癌症的主人公梁文超,张震瘦了25斤,形销骨立。有关癌症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和给家人带来的影响则来自程伟豪的真实经历,他在片尾写上:“献给父母”。爱情、悬疑、惊悚、灵异等各种元素的有意或无意融入,冲淡了原著中的科幻色彩,让影片类型元素显得不那么纯粹,许多人都把它当做一部悬疑电影,而不是一部科幻片。“大多数科幻小说的人物并不强,人们看中的是它的点子,或者叫高概念。科幻小说改编电影,大多数好的改编只用使了高概念,并强化人物,给人物赋予合理的动机,设置精彩的冲突和矛盾,推动剧情发展。”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委员顾备认为,小说《移魂有术》中的高概念在于:利用RNA技术复制记忆、换一个躯壳后,人还是不是原来那个人?原著主人公是一名医生,既贪财又自私,这样的人物设定很难在大银幕上打动人。《缉魂》利用原著中的高概念来构建人物关系,无论是检察官梁文超身患绝症,为了获得报酬弥补家人而破案,还是阿爆为了救治丈夫藏匿罪证、换取交易等,都贴近现实情感,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从剧情角度,《缉魂》的改编是成功的,但它的改编方式是典型悬疑片的方式,是一部带有科幻元素的悬疑片。”顾备说。“好的改编,应该是找到原作最迷人的东西,让它生长、丰富、完善地呈现出来。”在科幻电影学者、八光分文化影视总监西夏看来,科幻最核心的价值是惊奇美学,需要在由小到大的种种惊奇中建立一个异世界。比如《上海堡垒》中,男主角给女主角送花时,那朵花应该要让观众小小惊奇一下,但拿出来的却是一朵廉价的、和电影里的科技时代完全不匹配的塑料花,让观众大失所望。“科幻不是叙事类型,而是美学类型,它可以嫁接到爱情、悬疑、灾难等各种类型上。影视改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叙事结构中呈现科幻特有的美感。”在这方面,《流浪地球》的改编堪称范例,导演郭帆对美学风格的选择,对科幻类型叙事特点和美学特征的把握都相当到位。而《缉魂》把原著中极其复杂的记忆移植过程简单化处理,电影里面的惊奇感不是来自于科技,而是来自于伦理,这是让许多科幻迷不满的地方。“电影将时间设定为近未来的十年后,惊奇感和真实可信的矛盾很难处理,而且电影类型定位杂糅,它的好处是可以扩大类型圈层,但危险是可能每个类型都没法做透,票房和口碑的纠结已经反映出这一点。”西夏说。什么样的科幻小说适合改编?电影《流浪地球》被称为开辟了“国产科幻电影元年”,实际上,“元年”的说法早在年11月第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科幻电影论坛上,就由科幻作家潘海天提出。“他的判断依据是,第二年将有至少四部科幻电影出来,但后来一部都没能上映。”西夏记得,他和影评人严蓬、夏笳、飞氘,编剧董润年、以及后来《流浪地球》编剧之一叶俊策等也在现场,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尽管科幻电影元年终于在年,随着《流浪地球》的上映姗姗来迟,但直到《缉魂》的出现,改编自科幻小说并成功登上大银幕的科幻电影依然屈指可数。“有没有大IP?”这是和影视公司接触时,西夏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什么叫大IP?”反问之下才明白,对方眼里的大IP只有一种——刘慈欣的小说。“也许只有刘慈欣的小说容易被影视公司看中,管它懂不懂、有没有能力开发。可惜大刘作品现在都版权冻结了,他不卖了,《流浪地球》之后抢得太疯狂了。”有作家指出,国内近十年科幻小说创作情况并不理想,用水平有限的作品改编影视难以成功,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恰恰是“二流小说”更适合影视改编。“国内对IP的概念大都来自网络文学,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