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倩影李萍倩导演诞辰120周年纪念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为庆祝这项盛事,艺术影院在7月安排了两个特别放映专题。首先与大家见面的是“萍踪倩影:李萍倩导演诞辰周年纪念”专题。

在中国电影史的漫漫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影人,李萍倩恰是其中举足轻重但却较少人研究的一位。自上世纪20年代起至60年代,自黑白默片到彩色有声片,自上海至香港,李萍倩编剧、导演了百余部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是一位相当多产且风格多变的导演。

在本专题中,观众朋友们将会看到李萍倩导演的不同时期的10部代表作,希望大家能在观影之后对这位国语片巨匠有更多的了解。

年,李萍倩出生于浙江杭州。他原名李椿寿,祖籍安徽桐城。虽然家里世代为官,但在童年时期其祖父和父亲就相继离世。李萍倩少时离家出走,在银行、邮政局等处工作,后赴上海求学。他自小就喜欢话剧和摄影,这或许奠定了李萍倩电影创作道路的基础。

《难为了妹妹》剧照

年,李萍倩加入了汪煦昌的神州影片公司,担任演员和化妆主任,主演《花好月圆》()和《不堪回首》()等作品,表现可圈可点。年,李萍倩“为艺术而电影”,编导首作《难为了妹妹》轰动一时,自此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

年,推崇电影“潜移默化”功能、风格比较知识分子化的神州影片公司破产,李萍倩加入了邵氏兄弟的天一影片公司。“天一”风格保守,出品作品以古装传奇和侦探奇情片为主。李萍倩“为面包而电影”,在“天一”的近六年时间里颇受重用,拍摄了如《女律师》()、《花木兰从军》()、《劫后孤鸿》()、《歌场春色》()、《东北二女子》()等等。其中,《歌场春色》是中国最早的片上发音电影之一。

《女儿经》剧照

年,李萍倩由“天一”转入明星影片公司。李萍倩叙事明朗、言情细腻,被媒体誉为“恋情权威导演”。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李萍倩在此之后的创作概括为在“生存与艺术之间找寻平衡”。彼时左翼运动兴起,“明星”正是左翼影人小组的重要据点。李萍倩也拍摄了《时代的儿女》()、《丰年》()等批判意识较强的作品。《女儿经》()是“明星”推出的一部集结了当时公司所有当红明星演员、编剧、导演的组合式作品,10位女性,8段故事。这也是目前我馆现存最早的李萍倩作品。

《金银世界》工作照

孤岛时期,在“明星”裁员潮中辞职的李萍倩曾先后为艺华影业公司以及张善琨旗下的新华影业公司、华新影片公司、华成影片公司等公司执导。本次将要放映的《费贞娥刺虎》()、《金银世界》()、《少奶奶的扇子》()均由“华新”出品,娱乐性和观赏性并举。

其中,《费贞娥刺虎》由李萍倩亲自编剧,陈云裳主演,借古讽今;《少奶奶的扇子》改编自王尔德的经典作品《温夫人的扇子》,“巧妙地表达进步思想”,是李氏现存最早的时装长片;《金银世界》则是一出优秀的现实题材讽刺作品,由刘琼主演,是“恋情片导演”李萍倩孤岛时期“扬眉吐气”的一部作品,今天重温,和蔡楚生战后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感觉上颇有几分相似。

《家》剧照

年,李萍倩参与执导了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这是为了庆祝“新华”成立八周年而创作的,由众多知名导演及演员共同参与,是一部宏大、精美的巨制。

抗战胜利后,李萍倩还编导了《母与子》()这部由文华影业公司出品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跌宕起伏、快意恩仇的影片。两代恩怨在李萍倩明白晓畅的镜头中与家国时局联系起来,观赏性极佳。

年,李萍倩从上海南下香港,开启了他人生中的另一段辉煌的电影创作生涯。到达香港后,他首先加入了永华影业公司,拍摄了《春雷》(),不久即转入以拍摄国语片为主的长城影业公司(俗称“旧长城”),拍摄了他在香港时期的杰作之一《一代妖姬》(),这也正是他在“旧长城”的首作,改编自法国名作《托斯卡》,由白光主演。

年因时局变化,“旧长城”遭遇财政危机,张善琨退出,袁仰安掌舵组建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俗称“新长城”),成为后来著名的左派进步电影机构,也就是今天银都机构(由“长凤新”等香港进步电影机构在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组建而成)的前身。而以“长城”为代表的电影公司,也为内地和香港的电影交流以及国语片在香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长城”的第一部作品,正是从《说谎世界》()开始的。这部由吴铁翼和陶秦编剧、李丽华主演的影片,是一出环环相扣、精彩万分、饱受赞誉的讽刺悲喜剧,掀开了“香港国语影片史上划时代的新页”,曾入选香港电影资料馆评选出的“部不可不看的香港电影(-)”。这部在大银幕上极难见到的影片,此次将与《金银世界》《三笑》同在小西天1号厅和观众朋友们见面。

《说谎世界》剧照

香港资深电影史学者罗卡曾总结,“在三四十年代李萍倩一向不属于左翼/进步电影阵营”,但南来香港后却开始成为了“新长城”的主将,带领推行“摆脱意识形态教条,关怀伦理、讽喻人生”的温和表达。

另一位香港学者刘钦也指出,李萍倩“作为战后香港重要的电影工作者之一,对奠定战后左派电影的风格影响深远”。

至年退休之时,李萍倩在港18年,作品近30部,影片“类型广泛、风格多样、雅俗共赏、佳作迭出”。

比如,此次专题中即将呈现的《绝代佳人》(),由“长城大公主”夏梦和乐蒂两大美人同台主演,林欢(即金庸)编剧,与《费贞娥刺虎》同样是女子报效国家题材,于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集通俗与艺术于一体,在内地曾引发观影狂潮的《三笑》()则由“长城三公主”陈思思主演,堪称李萍倩导演晚期电影生涯的巅峰之作。“恨秋风吹走了美人过枫桥”,由他亲自填词的江南小调韵味悠长。期待观众朋友们在大银幕上感受这部“唐伯虎点秋香”经久不衰的魅力!

《三笑》剧照

年退休以后,李萍倩不再拍片,但仍担任“长城”的艺术顾问以及多届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

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第四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多名文艺界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李萍倩作为香港文艺界代表,与夏梦、吴楚帆、廖一原(新联影业公司)等知名香港影人一起来到北京参与这次极其重要的盛会。

左起:陶金、伊文思、赵丹、陈复礼、李萍倩

年11月18日,李萍倩导演在香港离世。

作为一名高产出的导演,李萍倩的作品艺术性或有高低,但整体而言,我们能从他的电影中感受到导演为人处世的温和与幽默。时人评价李萍倩,说他“除了酒,别无其他嗜好。待人接物,倒很温和,圈内人对他的印象都不错!”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电影也是如此。希望影迷朋友们能够通过大银幕跨越这数十年光阴,在光影世界中与李萍倩导演相遇。

谨以本次专题放映,向李萍倩导演致敬。

参考资料:

1.回顾系列四:李萍倩,香港电影资料馆,.

2.全国报刊索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