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机动资讯组作品
作者
竺晶莹
题图
《刺杀小说家》剧照
迈入三月,春节档电影仍盘踞在各大影院,试图燃尽最后一寸光亮。
在年春节所有影片因疫情集体撤档之后,年春节档分别创下了票房和票价记录。数据显示,从2月12日至2月17日六天假期,年春节档累计票房突破78亿,观影总人次超过1.6亿,刷新了春节档的历史记录。此外,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超过49元,相比年春节档的44.7元,上涨近10%,一线城市的电影票甚至在元左右徘徊。
在电影市场强势重启的背景下,如果观察今年春节档影片的趋势,不难发现,编导一体化的影片正在逐渐加大影响力。
融创文化的《年春节档市场特点观察》报告显示,近两年春节档电影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参与到编剧工作中。导演在创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强化了导演的意志与呈现调度,或许更有利于作品的整体把控。
图片来源:《年春节档市场特点观察》
编导一体化在先锋话剧领域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作者电影的第一要素,通常发生在艺术片的创作上。作者电影论滥觞于法国新浪潮,倡导导演应是影片真正的作者。年,法国导演阿斯特吕克曾发表摄影机自来水笔理论,提出电影导演可以象作家用笔写作一样,运用摄影机来进行银幕写作。直到年,特吕弗首倡作者电影,主张编导合一。
倡导作者电影的法国导演特吕弗/图片来源:Google
在影史上,欧美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者包括特吕弗、费里尼、希区柯克。华语电影的代表性电影作者有杨德昌、王家卫、贾樟柯、娄烨。
由此可见,编导合一这个元素通常与艺术电影相勾连,而少见于由资本主导的商业电影之中。春节档,则恰恰是商业电影竞逐票房的全年最大档期。它一贯的风格是老少咸宜,提起春节档,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喜剧片、动画片等适合全家观影的贺岁片。所以,编导合一这种导演在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创作形式,似乎是与春节档格格不入的。
然而,今年恰恰是编导合一的影片获得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