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电影回归文学的一年。
从年初至今,不少备受期待的华语佳作都与文学有关。年初上映的悬疑片《缉魂》,故事根据江波小说《移魂有术》改编;春节档上映的奇幻大作《刺杀小说家》,改编自青年作家双雪涛的《飞行家》;中秋档上映的文学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则是贾樟柯给文学的一封情书;十二月初上映的《古董局中局》,故事源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原定于圣诞档上映,却遗憾延期的《平原上的火焰》,也是改编自双雪涛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如果还要算上网络小说拍成的网络电影,这份名单还能列更长。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贾樟柯给文学的一封情书。
《刺杀小说家》改编自青年作家双雪涛的《飞行家》。
乍一看,文学又一次反哺了电影。回顾历史,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姻缘,从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那一刻便开始了。张艺谋曾说:“看中国电影繁荣与否,首先看中国文学繁荣与否。”中国电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国际,文学在其中厥功至伟。回顾这些经典,有益于未来电影与文学的融合,一起看看这段四十年的光影往事吧。
-年代
拄着文学拐杖前进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的电影开始复苏,这个过程,基本是与当时的文学热同步。
最早一批拍摄文学作品的导演,多半选择民国时代的作品。鲁迅、茅盾、巴金、沈从文等人的代表作,曾在80年代被第四代导演陆续拍出,他们的改编宗旨是力求忠于原著。
陈凯歌凭处女作《黄土地》,获得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与此相对的,是“为我所用式”的改编,这类导演会在改编中注入大量个人风格。这群年轻的导演比起前辈们更具自我意识,我们习惯将他们划分为第五代导演。年,陈凯歌根据柯蓝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出电影《黄土地》。原著是一篇抒情性散文,电影只提取了散文中“逃离包办婚姻自杀”的故事作为叙述的主线,来引发民族历史的反思批评。影片中大量陕北农村的民俗特写,给世界构建一组独特的中国景象。早在《霸王别姬》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之前,陈凯歌就凭《黄土地》这部处女作,获得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
《红高粱》凭借大胆的用色,豪放的风格,获得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这部一鸣惊人的作品,除了捧红了导演陈凯歌,还捧红了摄影师张艺谋。几年后,他改编了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开始自己的导演之路。《红高粱》凭借其大胆的用色,豪放的风格,最终在年的柏林国际电影节斩获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自此之后,张艺谋开始了自己的文学改编之路。比如根据苏童《妻妾成群》改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根据陈源斌《万家诉讼》改编的《秋菊打官司》,根据余华《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都让张艺谋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
第五代导演早期的电影创作,高度依赖了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他们心照不宣地采取了相似的改编策略:放大小说中的民俗景观,营造一种东方想象,以寻求国际的认同。
改编自《你不是一个俗人》的《甲方乙方》创造了“贺岁档”这一说法。
到了年代,电影开始市场化,曾经那个不计盈利的制片厂时代已经过去,大家开始有了自负盈亏的顾虑。除了严肃文学的改编外,导演们开始做通俗文学的电影改编,港台地区对金庸和琼瑶的影视改编,无疑影响了大陆市场的改编策略。王朔小说的走红,无疑给当时的市场源源不断的改编资源。从年的《顽主》开始,王朔的小说就以电影和电视剧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诸多改编中,艺术性自然是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最高,但商业上最为成功的当属冯小刚。年,改编自《你不是一个俗人》的《甲方乙方》,收获了万的票房成绩,还创造了“贺岁档”这一说法。
拍电影不仅要有艺术性(拿奖),商业性(赚钱)也同样重要。电影开始走向商业化,文学改编面向更为通俗和有话题度的作品。21世纪将要到来,人心随之浮躁起来。
年代
文学改编的转向
年,一部改编自民国武侠小说的电影,不仅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还成了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超过1亿美元票房的外语片。没错,这部电影正是李安的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直接激励了大陆的导演。
年,张艺谋斥巨资拍摄了一部古装大片《英雄》,该片在中国大陆的票房达2.5亿元人民币,成了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最终全球票房共计1.77亿美元。张艺谋成功开启了一个商业大片的时代,也是从这时起,他就开始屡屡受到观众的质疑。
《夜宴》阵容华丽,故事空洞。
古装大片的甚嚣尘上,让历史题材的故事供不应求,甚至开始走向不伦不类。年,冯小刚改编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拍摄了一部恶评如潮的《夜宴》。本片在西方文化的本土化处理上非常失策,演员们如同穿着中国宫廷戏服上演一出西方话剧,极致华丽的阵容,却讲述了一个内容空洞的故事。
同年,还有一部屡遭恶评的电影: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本片的阵容堪称豪华,除了周润发、巩俐和刘烨,导演还找来了周杰伦。电影改编自曹禺的《雷雨》,故事舞台从20世纪20年代搬到了五代十国的帝王之家。极为华丽的美术风格,讲述的却是个极为狗血的故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这部电影最贴切的评价,时至今日,本片依旧是不少影迷眼中张艺谋最差的电影。
失去了文学辅佐的张艺谋,开始面临写不好剧本的指责。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现在我也清楚,中国文学的现状不像十年前,你很难看到一部小说那么完整和那么具有震撼力。现在文学不景气,你不可能看到像《红高粱》《妻妾成群》那样在思想和意义上都完整的小说。”新世纪以来,严肃文学的创作不断被边缘化,昔日的文学热开始退潮,成了新时代电影“剧本荒”的原因之一。既然如此,导演需要从更为多样的文学中寻找好故事。
《风声》是为数不多的优秀谍战片。
年,一部改编自麦家《风声》的同名电影上映。本片是中国首部谍战大片,影片于年国庆档上映,当年收获了约2.25亿元的好成绩。口碑票房的双丰收,一度让谍战题材的走红。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风声》依旧是为数不多的优秀谍战片,类型片的拍摄依旧是中国导演的弱项。可供改编的文学其实从不缺席,缺的永远是把它们拍好的导演。
下一个十年,可供改编的文学更是呈现前所未有的井喷。
年-至今
狂飙突进的IP时代
21世纪头十年,我们有《天下无贼》《太阳照常升起》《集结号》《风声》《让子弹飞》等文学改编的佳作,它们的原著基本上都属于传统文学,而进入年代,则是众生喧嚣的时代。
《山楂树之恋》是网络小说成功影视化的例子之一。
年以后,网络小说改编逐渐从电视剧走向大银幕。比如,张艺谋根据艾米同名小说改编的《山楂树之恋》,徐静蕾根据李可同名小说改编的《杜拉拉升职记》,滕华涛根据鲍鲸鲸同名小说改编的《失恋三十三天》,陈凯歌根据文雨的《请你原谅我》改编的《搜索》。这些都是网络小说成功影视化的例子。
进入新的十年,很多文学改编更注重IP化,而不再仅仅是在乎质量。-年,郭敬明导演了自己的同名作品《小时代》。虽然遭受观众的批评,但整个系列在几年间共获得了17亿的票房。《小时代》的成功,直接改写了未来几年我国电影市场。
《左耳》是一部青春文学改编的电影。
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依靠IP+俊男美女的营销模式日益增多。《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箫默》《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秘果》等一系列青春文学改编的电影接踵而至,它们普遍呈现出票房与口碑严重割裂的局面。
《少年的你》让导演曾国祥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
但网络文学不应该作为电影质量不过关的借口,香港导演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和《少年的你》,均是改编自网络文学,但前者让周冬雨和马思纯双双获得了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后者让曾国祥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好导演得有能力讲好一个故事,反之,坏导演哪怕有好故事也会讲砸。像《鬼吹灯》和《盗梦笔记》两个优质网络文学IP,在不同导演手里,呈现出不同的质量。至今两大IP的影视化改编,都未能让读者满意。
同样让读者担忧的IP改编,还有刘慈欣的《三体》。实体小说出版已经10多年,几年前就传言冯绍峰和张静初会演电影版,然而至今都没有消息。今年腾讯和网飞都放出了剧版物料,很多人看完后都表示怀疑,不敢抱太大希望。刘慈欣小说要影视化确实不是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成功,年的爆款电影《流浪地球》,票房和口碑的火爆,让观众将年视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尽管中国科幻电影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刘慈欣的作品无疑给多年来疲弱的中国科幻电影,提供了最基本的故事。
除了以上IP小说外,年代,还是有一些导演做着严肃文学的改编,比如张艺谋根据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金陵十三钗》,根据《陆犯焉识》改编的《归来》;娄烨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推拿》;冯小刚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芳华》;姜文根据张北海《侠隐》改编的《邪不压正》……
《兰心大剧院》在叙事结构上做了很多巧思。
尤其是娄烨多次延期的新片《兰心大剧院》,根据虹影的《上海之死》及横光利一的《上海》改编,在叙事结构上做了很多巧思,以虹影的《上海之死》为电影提供了最初的雏形,之后编剧马英力将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派小说《上海》替换到戏中戏的部分。其中戏里戏外的互文性,大大扩宽了电影可解读的空间,当然也意味着加大了观众的观影门槛,票房自然有所受损。与大多数在舒适圈中自我重复和安心拍片的导演不同,娄烨始终在勇敢地突破着一些边界。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部探讨文学和乡土关系的纪录片。
同样做着改变的还有拍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贾樟柯,他其实深知,一部探讨文学和乡土关系的纪录片,必然不会有什么票房。但总得有人像他一样,不忘对世代做着观照,做着曲高和寡的电影。这群人共同构足了年代文学改编的多元景象。
在这个不缺好故事的时代,缺的只会是发掘好故事的眼光,还有讲好一个故事的本事。文学与电影共生了上百年,在未来的日子,两者还会“如胶似漆”下去。让电影回归文学,同时,也是为了把文学抵达更远的地方。最好的“跃然纸上”,也许就是将文字“流于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