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由优映文化打造的悬疑奇幻剧《异物志》的片尾有这样一行数字,原本以为这部电影花了6年时间才拍完,等第二季还需再等6年?
原来这部剧是年开拍,年杀青,被压了5年才等到上线的机会。有人觉得即便是在5年后的年上映,它的剧情依然不过时。
里面的演员都是些不出名的演员,也许看过《毛骗》的观众才对他们的面孔感到熟悉,服化道也有些土味,还有万金油般的群演,这些都不妨碍它的剧情不把观众当傻子。
不过时的原因是一部剧的故事扎实,这跟某些流传至今的经典有些相似,让现代人去看古代的作品,依然能被它们的故事吸引、打动。
《异物志》的开篇能够看出一些“借鉴”的影子,它的初衷在开头就告诉了观众,一想到超级英雄总是想到漫威里的人物,我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超级英雄?虽然有《西游记》、《封神榜》,但那些都太久远了,不接地气。
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开始了下面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虚构的宋州,虽然是在现代,但社会上流传着一些民国时期留下来的物件,这些物件各有自己的神通。
男主石坚的女朋友离奇溺死在没有水的房间,于是他开了一家叫“万能小哥”的公司,专门调查神秘事件,以此来寻找女友死亡的真相。石坚的“万能小哥”公司长得很像《名侦探柯南》里毛利小五郎的侦探所,也有人指出《异物志》的设定很像美剧《失落的房间》,那部剧我没看过,不做评价。
我想起小时候非常喜欢看国外的推理小说,对国内的推理小说有点不屑,当时有本杂志叫《岁月推理》,里面都是些中国本土的推理小说,这本杂志也填补了中国推理杂志的空白。当时觉得中国的推理小说动不动就氰化物中毒,没有国外的推理小说那么多诡计和反转。
现在明白了是起步晚嘛,所以那些本土的推理作家也会致敬阿婆、致敬埃勒里·奎因,都是前辈,有时候也会“借鉴”他们的一些思路。架构推理小说很难,或许能想到的点子都被人写过了。这也是这部剧一开始说“超能漫”都被漫威玩烂了,在这样“玩烂了”、“起步晚”的情况下,我们的本土故事还能玩出花样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异物志》寻找一些“参照物”作为助力没什么问题,进入它的世界观和设定后,会完全沉浸在它的故事里。
石坚意外得到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通过开任意锁孔到达任何地方,门后的地方要在使用者的脑海中有画面。这就是民国时期遗留下的物件之一。
石坚迅速和拥有“雪花膏”的女主小树不打不相识,雪花膏的能力是易容,除了指纹之外可以变成想变的人,时间限制只有3分钟。除了石坚、小树,主角团队集齐了四个人,另外两人是拥有扳指的路平和拥有照片的小龟,扳指可以隔空取物,将人甩来甩去及近身攻击;照片可以将人封印,拍进照片里再甩出来。有人分析这四个人的人物关系借鉴了《西游记》,石坚是孙悟空,智慧担当;小树是唐僧,拥有钞能力,一路和其余三人收集物件交给联盟;路平是沙和尚,话少,任劳任怨,也是武力担当;小龟是猪八戒,爱慕泳儿(嫦娥),墨家出身(天蓬元帅),经常撂挑子不干,却也出过不少力。看剧的时候只觉得这四人组合确实熟悉,只是没有特意往《西游记》上想,这么一看确实是一一对应。另外他们的物件也和《西游记》中的神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钥匙像筋斗云,还有千里眼、顺风耳、定身等。为什么看剧的时候模糊了这种借鉴《西游记》的关系?因为它的“现代化”确实做得很成功,不过这也说明了经典还是经典,里面的模式经久不衰、毫不过时。当观众被物件的神通所吸引的时候,这部剧还做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物件不单是噱头,是为塑造故事和人物服务的线索。剧情并没有为了凸显物件而只讲物件,是把物件和人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拥有物件人的特点,且物件在事件中不是花哨的摆设,它们往往依据自己的特色独显神通——有时优势也是劣势,会有它的局限性。怎么把优势劣势同时玩好、玩出花样,也是剧情一直在探索的地方。如果再往《西游记》上靠,他们每次遇到事件、解决事件,收集物件也像孙悟空一行人的九九八十一难。剧情的结构是这么个结构,这部剧能让人看到编剧们在苦思冥想的身影。剧中前期埋下的坑,几乎后期都会填上,这些线索都是明面上展现给观众的线索,所以有时候就觉得像是在看推理小说。它也有反转、有很多出人意料之处,越往后挖的坑越多,有些填上了,有些并没有,到了结局,挖了个大坑没有填,让人期待第二季的出现。《异物志》不是没有瑕疵,有些地方能看出弱点,看到编剧的影子本身就是剧的弱点,然而我看到了一群努力的编剧,他们在为开创本土的脑洞故事而努力,所以不忍心揪着这些弱点不放。剧情本身可以给四星,出于鼓励给了五星。总有人当先行者,总有人做这些事。包容他们的不成熟,是给未来留一些希望。osc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