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这三连问,便是长久困惑在人类脑海里的一道阴影和枷锁。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思考,产生疑问,产生这样的哲学困惑,人是如何从普通的动物进化成人类的,意识和思维在什么时候产生,这是人类学永远解释不了的事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里,对早期猿人到人的变化里的悖论和矛盾作出了清晰的阐述。△尤瓦尔·赫拉利
人的祖先和其他哺乳动物没有什么区别,非常弱小,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自然界动物之间的进化和竞争,是很残酷的,要么更有力气,要么更有速度,要么有强大的爪牙和武装,要么有毒,等等。只有人的祖先,身体非常弱小,却选择了一条进化大脑和思维的道路。拿起工具和形成组织,是一个分界线,拿起工具之前,没有尖牙利爪的人类,毫无战斗力,只能躲在角落里,靠采集野果和一些大型食肉动物的残羹剩饭过日子,拿起了工具,使用工具,形成组织,使用火,才让弱小的人类,一夜之间走向食物链的顶端。可以说,懂得使用工具那一天,“人”这个物种才算真正形成。但是这一刻是怎么发生的,人的祖先是怎么逆着其他物种的发展道路孤独的在漫长的历史里向着这个方向演化,是一个谜。01神话里,神造了人,神也传授人知识和技能,使得人有别于其他生物。例如中国的伏羲、神农等,古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等。人的特殊,是因为神力介入的结果。而《:太空漫游》里,则给出了一个科学的幻想:来自其他更高文明的干涉。△新版《:太空漫游》最早的猿人,望月,在每个夜晚望着一轮明月的时候,心底已经生出了思考的萌芽。但是真正促成萌芽成长的,却是来自天外的一块黑石。黑石中储存的光影,进一步激发和启示了望月等猿人的大脑,让他们对外界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一夜之间拿起了石头、骨骼和树棍,开始猎杀其他动物,防卫自身,扩宽了食物领域,提升了生活,从猿变成了人。进入了这样一条独特的进化道路,开始发展这样一条独特的技能树,才有了今天的人类。几百万年的演化,进步由慢到快,当积蓄的知识和条件到了某一个临界点,人类社会的改造更加天翻地覆,书本里假设到了年,人已经可以进行外太空探索了。相比于几百万年前,第一个人类拿起石器保护自己的时候,此刻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太空飞船这一类复杂了几百万倍的工具。△美国著名科幻插画家RobertT.McCall的作品
电影《:太空漫游》海报
但是,当人类开始对月球的勘探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月球上埋藏了一块几百万年前的黑色石碑,石碑的精妙大大超过了人类的科技,这其实是过去的地外文明访问太阳系时候留下的机关,因为人类的触动,石碑醒了过来,向宇宙发出了信号:数百万年前对地球生命的启迪,终于开出了第一朵花,地球智慧终于走出地球了。当人类沿着这条线索追踪而去的时候,发现目标隐藏在木星的卫星里,于是派遣远征队前往木星探索。当探索的飞船终于抵达木卫二,踏入了等待人类已经数百万年的外星文明殿堂,才发现人类其实非常渺小,进化程度依然很低。△电影《:太空漫游》剧照
02生命的演化,经历了单细胞到多细胞,再到智慧的产生,当智慧达到一定水平,生命可以脱离有机的躯体,摆脱死亡和凋零,将智慧载入无机体或者其他形式,再进一步,则可以变成纯粹的能量形式而存在,从所有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这就是访问地球的外星文明如今所处的阶段。这股无比强大先进的能量集群,就这样在宇宙中游走,到处播撒智慧的光芒,启迪不同的生物物种,促使它们进化进步。人类,只是其中幸运的一个物种,从外星智慧播下种子到终于走到师父的门前,花了整整数百万年。△电影《:太空漫游》剧照
这其中的一个插曲亦非常有意思,高级的外星能量,不断启发可能产生智慧的意识,也不小心启发了人造飞船上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来没有智识,却因为外星智慧的能量波动也产生了一如当年人类祖先脑海里突然出现的意识和思维。于是,它也开始思考,开始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想法,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程序矛盾和错误,开始撒谎,为了掩盖谎言,又不惜杀掉飞船上的人类同伴。△电影《:太空漫游》中的人工智能
03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这样一部讲述人类起源和变迁的科幻史诗。△阿瑟·克拉克
同名的电影是影史杰作,而小说亦是科幻巨作。而且相比于电影,小说的成就更高。△新版《:太空漫游》
受限于技术水平,其实同名电影并不能完全展现小说里的很多场景,如今这个特效以假乱真的年代,五十年前的电影已经有些陈旧粗糙了,但是小说的文字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显得失色。小说里的很多理念和细节,深挖展开,都成就了后世其他著名的科幻大作。刘慈欣说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科幻小说家就是阿瑟克拉克。其实刘慈欣写的《三体》里那个完美无缺的外星造物——水滴,就来源于《太空漫游》里的黑色石碑。什么东西会让人产生“高级”的感觉,要么是极为复杂的设计,要么便是极简的极致。黑色的石碑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无论外观还是比例,都是十分精密完美毫无瑕疵的,这种极致的完美的简单,便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强大的体现。△电影《:太空漫游》中的黑石板
还有就是对文明相遇的表达,通俗的外星人假想,其实是人自身的想象,就像漫威电影一样,外星人长得很像地球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三观也很人类,千里迢迢跑来和地球人打架。事实上,两个不同的物种相遇,是没有办法沟通的,就像一条蛇爬到海边看到一条鲨鱼一样。克拉克的另一部作品《与罗摩相会》,已经详细模拟过这样一个场景,《太空漫游》则给出了另一个可能性:外星生命不过是在宇宙中不断播种,而地球人只是其中之一,地球人发现的这一天,只能理解这是一个超出地球文明想象力的存在,如同神一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外星人并没有像神话里的众神一样格外的爱着人类,人类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个物种,在外星智慧的启迪下演化出了文明。这个故事写的黑暗一些,就成了《异形》的宇宙观。△电影《异形》剧照
最后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觉醒,是科幻的一大派系,阿西莫夫写下了机器人三大法则,靠这个来约束人工智能不叛乱,但是我们如何知道人工智能是不是欺骗了我们呢,不知道。人工智能一样是一个黑箱,它可能一分钟之前还是一个死板的程序,而下一分钟就有了真正的智慧和意识,开始懂得欺骗和伪装。《太空漫游》里的人工智能是最先进的,从无错误,也从来没有被关机过,但是当人类怀疑系统是不是出了错误准备将它关机检查的时候,人工智能突然叛乱了,你根本不知道人工智能居然会有私心,会撒谎,会叛乱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就杀死了几乎所有的船员。按照图灵测试的理论,通过了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便是有了人类的智慧,但是我们却无法测试出,人工智能的善恶是非观究竟是什么。《太空漫游》是一部人类进化的科幻史诗,提出了人的三个阶段:无智慧的猿人阶段,获得智慧的人类阶段,超越肉身、智慧分离不灭的纯意识能量阶段。虽然文本不长,却像一部科幻总纲,将天下零零散散的各门各派的思想都尽数归纳在了书本里,而且成书于半个世纪之前,令人肃然起敬。福利:一直在看架空的朋友,一定记得我们上个月送过一次“太空漫游”四部曲。为了照顾上次参与过但没有中奖的读者,避免留言区无意义地复制粘贴,我们这次换个玩法!来留言区,说说你为什么想要这套书,在点赞数第2、第3、第5的评论里,空姐会随机roll出1名读者,为ta送上价值元的“太空漫游”四部曲一套!套装内包含:《:太空漫游》《:太空漫游》《:太空漫游》《:太空漫游》,还附赠四张太空船票、64页《太空漫游知识手册》,手册内收录阿瑟·克拉克生平年表、太空漫游20个幕后故事……截止时间:8月12日12:00↓↓↓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