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与规则是

随着湖北的成绩公布,八省联考已经快落下帷幕。这次联考对于八省而言是一种演练,对于其他省份的同学来说,八省联考中统考的试卷结果同样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这篇文就从八省联考试卷的官方评析(语文两套卷(河北,广东,湖北、辽宁为一套卷),数学八省通用,外语分为英语和日语两卷)、《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近期教育部《关于做好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汇总有关年高考命题的要求与原则。高考命题六大要求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近期教育部在新版《通知》中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其中提到的重要内容则是要求试题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高考十大命题原则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例如此次八省联考中的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要求根据有关抗美援朝的材料完成一篇主题为“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征文,充分地体现了其时代主题与时代精神。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既有政治、军事方面的重大现实意义,又有铭记历史、不惧威胁的斗争精神,还有以战止战、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例如此次考试中现代文阅读II的两篇文本是著名学者金克木的随笔和自评,就可以算得上是变中求新。这个版块以往通常会考查文学类文本中的小说、散文,此次考察的内容也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常规内容,但是考法却与以往有不同。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例如现代文阅读Ⅰ中设置的三道选择题,分别考查关键信息、逻辑推理、延伸拓展等能力;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论证方法和文意理解(此题具有开放性,利于考生作答)。五道题由浅入深,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典型的例子仍然是现代文阅读Ⅰ中的第一篇文本是科技史学者江晓原的一篇文章,该文从伦理道德、科幻电影、军事运用、未来趋势等角度切入,讨论当下十分火热的人工智能话题,前沿的背景材料,然而考点知识是考纲内容。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如此次考试中数学里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背景的立体几何新定义问题,就是一个以陌生问题情境来考察立体几何,“以生考熟”。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如辽宁政治适应性测试第3题,以党中央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重大决策为背景,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的相关知识,从经济意义角度设置情境活动,考查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尊重经济运行规律,善于透过经济现象看本质。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如语文试卷中的古代诗文阅读板块,属于重点知识,在此次适应性考试中也是变化最小的模块,由三个部分组成: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和名篇名句默写。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比如数学中第16题,将正态分布问题与物理学科实验结合,考查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总结结合具体试卷内容来看年高考要求与规则,要备战年高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