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电影傲慢与偏见,在看了原著2遍和

最近跟朋友一起重看了新拍的电影版《傲慢与偏见》。这是继看了原著小说两次和BBC版连续剧11次以后,我竟然意外地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了这部喜爱之作。

故事本身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班内特先生家的5个女儿相继到了婚配的年龄,5个女儿样貌和性格都各有千秋,其中数大女儿Jane最美貌娴静,二女儿Lizzy则聪慧独立。刚巧镇上来了城里的富豪,引起小乡镇一阵骚动。富豪Darcy与Lizzie在舞会上的初次见面,Darcy虽富有,却给大家留下了傲慢的印象。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班内特一家始料未及,Darcy和Lizzie也在后续的接触中消除了对彼此的偏见,终成眷属。

再遇有感慨

年少时读过的书,遇见的人,会偷偷渗入我们的骨血。不得不承认,《傲慢与偏见》是一本影响了我情感观的小说,尽管现在有人说它是霸总文的鼻祖(哈哈哈,羞~)。

这次重看电影,颇有感慨。一是觉得近年来已经甚少看爱情电影了,还是这么古典风格的爱情电影,节奏真的太快了;二是这次看KateKnightley演女主的版本,跟第一次看的感觉大相径庭。

我第一次看时觉得“果然一代不如一代”,还是BBC的老板电视剧更有味道,至于是什么味道,我当时也说不清楚。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大概是有一种原著粉的莫名优越感作祟吧。这次再看,却与导演和编剧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觉得敢于重拍经典的班底,想必也是读了《傲慢与偏见》好多次,细节处理得真好!

小说创作背景

看完电影以后,我跟一起观影的朋友们讨论了一些由电影想到的话题。《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是基于当时英国的婚姻和财产继承制度背景的。当时英国没有贵族身份的中产阶级,是不能将财产传给女儿继承的,所以当时家里只有女儿的,都有迫切的希望把女儿嫁给好人家,否则没有成婚的女子的未来,可能就要在风雨飘摇,孤苦无依中渡过。

《傲慢与偏见》的小说作者简·奥斯汀和她的姐姐就终身未婚。现在想想,简给了小说中Lizzy和姐姐完满的结局,是一种对角色的慈悲,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补偿。在当时,写小说并不是一件很体面的工作,但简·奥斯汀的人生选择都是很勇敢的。

电影里Lizzy的闺蜜因为不愿过凄苦的生活(谁又会愿意呢?)嫁给了爱巴结的柯林斯先生。在看电影的时候,我真的会想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创造了条件,让我不至于因为生活而做出“不得不”的婚姻选择。我的独立不是我一个人造就的,父母的理解成就了很大部分。

女性叙事的讨论

在看电影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太懂女人的心思了,用现代一点的话去概括就是非常“女性视角”。这本来就是女人写的小说嘛,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简·奥斯汀却用了一种出奇抽离的方式,去观察了自己身边的女人,然后把她们安置在了故事里合适的位置。作者狠起来连女主都不放过,让她也会因为反派男配的美貌而“恋爱脑”,还自以为充满了正义感,差点掉入桃色陷阱。

一起讨论的朋友说,现在国内的影视剧,好像很少有这种女性叙事的影视作品。现在有的一些大女主或以女人为主角的作品,似乎也是对女性的困境做了很浅层的展示,并没有深入。或者只是把女性困境作为故事叙事的转折手段,随后的崛起使全剧沦为“爽剧”。

看《傲慢与偏见》也很“爽”,但那种爽快跟看“爽剧”不一样。这种“爽”来自女主Lizzy对自我的自主,对权贵的不卑不亢,对外界势利之人的讥诮,而不是被“居上位者”拯救的艳羡。

不一定非是爱情

《傲慢与偏见》作为一本通俗小说,也有它的局限。除了主角和少数配角的成长,我们看到的人物还是单面向的、脸谱的,但也不应苛责。

毕竟读者也有读者的局限,比如过去的十几次相遇里,我都只看到了lizzy和Darcy的感情戏。但这次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lizzy和Darcy本也是活在自我世界的男女,lizzy自诩聪慧理性,却对Darcy偏见深深,对渣男青眼有加。Darcy也是自认理性公正,却对好兄弟的婚姻私事加以阻挠,没有边界。他俩本也是没有觉察太多地活着,直到“火星撞地球”般地相遇,才从过去的自己中“醒”过来,成长成为新的自己。

这样的机缘,适婚的男女相遇,会成为爱情;如果不是这样的身份,也许会成为其他的感情形态,就不一定是爱情了。我以前以为是“爱情”成就了“成长”,现在再看,觉得是“成长”带来了爱情。

电影语言

这部电影的画面是极其诗意的,符合我们对那个年代的想象。里面的一些镜头语言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lizzy在劝说父亲组织小妹外出旅行时无果,父亲手上的那只蜻蜓,是不是预示着风雨欲来的转折?不得而知,却饶有趣味。

最后要提一下全剧我唯一的泪点,第二次看还是忍不住洒泪,也是我认为导演处理的神来之笔。父亲在知晓二女儿Lizzy要遵循内心意愿嫁给Darcy时,老泪纵横。Lizzy是幸运的,有一个始终懂她的父亲。在此也想起我的爸爸,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更爱我的男人了。

电影的最后,他们都放下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而我,也看见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看见,就是接纳与放下的开始。

感谢“他方”美学空间提供观影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5.html